“道法术器势”源于老子《道德经》,学会运用“道法术器势”对于文章和信息写作大有裨益,这对于找准写作初心、梳理作品思路、构建文章框架起到了支柱性作用。
“道”是思想价值,是文章的总开关。在信息写作中“道”有两层意思,一个层面是动笔之前必须找准“为谁立传、为谁明德”的大道,也就是写作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时刻站稳人民立场,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努力宣传好发展好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另一个层面是“大道至简、悟者天成”,生活中我们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去做。在文章写作中则是要学会删繁就简、整合创新,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要跳出原来的框框,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要勇于挥动奥卡姆剃刀,剔除那些无效的、可有可无的、非本质的东西,融合成少而精、精而彩的东西,寻章摘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法”是思路方针,是谋篇的路线图。谈到信息写作,有抽丝剥茧的规律方法,也有大而化之的经验之谈,这里涉及的就是“法”,这是文章写作谋篇布局的纲领性规章、办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主题主旨谋篇布局,解决好主题与文章结构的关系,写作的框架就能基本构建起来了;二是根据具体材料谋篇布局,特别是写议论文,阅读材料、解剖材料、分析材料都是基本功,只有把具体的材料放到具体框架中去考虑,处理好二者间关系,才能使文章的结构丰满起来;三是根据文种文体谋篇布局,不同文体对文章的主体与具体材料的选取要求各不一样,如果在布局谋篇时忽略这一问题,则会导致所写出来材料文不对体,达不到预期要求。
“术”是遣词造句,是创作的说明书。“术”在古代多指是“以其言而授之事,以其事而责其功”的刑名之术,是良好贯彻“法”的有效手段,在写作领域指的是遣词造句的灵活性和文笔文风的鲜活性,是文章好坏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这里开始,“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就怎么都不为过。说到遣词造句,最基本的要求是“简练”。一句话能说明白绝不用两句。但是“一句话能说明白”是要功夫的,经典的例子如欧阳修的“逸马杀犬于道”,简练的好处不仅仅是用字少,减少了无用枝蔓对读者理解文意造成的障碍,还能使文章读起来一目了然,提高阅读效率。要做到“简练”就要学会“炼字”,也就是大白话里讲的“抠字眼”,这既可体现在文章大小标题里,也应作为一个个“小关节”贯穿整个文章,字眼扣对了能提高语言“张力”,做到语意丰满有层次感。另外,做好“简练”之余还要追求“准确”,这指的不仅是不出病句、错别字,还要注意一些专有名词、固定搭配和特定称谓不能搞错。
“器”是借助外力,是写作的工具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称手工具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写作领域“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形的“器”可以是查看书籍、咨询他人,也可以是借助互联网,总之能够服务文章写作的都可称之。无形的“器”指的是知识的积累、文化底蕴的涵养,这需要写作人长期的、如一的学习。学习既要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致敬,也要向“知之者不如善知者”靠齐,要通过刻苦积累,促进知识转化,既要守住“知识库”也要用好“工具箱”。
“势”是因势利导,是作品的点睛笔。“势”指的是写文章要把握好趋势、形势和气势。把握好趋势包括动笔前对文章的脉络进行总体预计,提前做好储备知识的调配,写作中对接下来内容的预判,提前考虑语句是否通顺,汉字是否都会书写等。把握好形势指的是对写作流畅度和出错率的把握,即既要做到“一目十行”,也要学会“写一行想十行”,确保文章行进之势能按“道”“法”设计的有序推进。把握好气势指的是写作前要充分调动内心情感,可以是查阅同类优秀作品激发赶超斗志,可以是心中提前酝酿构画作品基本轮廓,释放“胸中之竹”,甚至也可以是喝杯清茶、听首音乐、伸个懒腰等,只要能激发心中的写作气势,做到文思泉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