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让城乡融合发展“渠清”“树茂”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龙山镇选调生 叶伊贤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指出,“要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是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是文明发展的根本保障,是美好生活的理想状态。城镇化的推进始终建立在乡村风土人情之上,创新最忧忘本,不能舍本逐末、轻重倒置;乡村建设得益于城市建设,改革最患停滞,不能抱残守缺、固步自封。

  乡村建设是城市建设的“源头活水”,乡村自然文明是城市人造文明的根本和基石。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并非说乡村文明不重要,而是要基于乡村的各方面优势进行推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乡村为城市提供丰富的资源,输入大量人力资源,留存大量土地资源,创造大量旅游资源,亟待城市整合。乡村遗留了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革命老区精神、库区移民精神、特色民居建筑、传统民俗活动。乡村拥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如碧波荡漾的河溪、清新纯净的空气、朦胧秀雅的远山、曲折幽深的小径,乡村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能够让人们的心灵受到涤荡、灵魂受到安抚、精神受到慰藉。乡村丰富了乡愁和文明的内涵,诗人艾青曾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家韩少功则认为,乡村呈现了个异自然、永恒不朽、共有共享的文明意义。

  城市建设是乡村建设的“合抱之木”,城市人造文明是乡村自然文明的结晶和果实。保留乡村的天然特质,并非说要将城市文明拒之门外,而是要借助城市的各方面动力进行转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城市为乡村带去现代化产物,提供现代化技术,引入现代化观念,补足现代化人才,亟需乡村吸纳。城市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同时延长产业链,使产业规模化、多元化,提高农村产品附加值。城市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平台,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新媒介有助于打开销路、拓展销售范围,并输送创新的发展理念,让骨干人才对乡村进行精神支持和智力帮扶。城市带去大量的资金,吸引企业资本投入,提供物质保障。城市建设时时刻刻激发农村蕴含的巨大潜能,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开拓创新,每时每刻推动农村走向脱贫致富的现代化之路,实现“先富帮后富”。

  城乡融合不等同于城乡“糅合”,城乡一体化也不等同于城乡“一样化”。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既要看到二者的“共性”进行有机结合,又要看到二者的“异性”加以选择保留。城市发展时,物质更为富足,但精神文明却容易缺位甚至丢失,这需要乡村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和生态环境发挥作用,帮助城市从中重新寻得生命意义、纯净眼光和人性温情。乡村发展时,精神更为丰富,但物质潜能却难以释放,这需要城市的先进技术、创新理念和丰富资本发挥作用,帮助乡村从中实现转型升级、释放潜能和脱贫致富。“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乡村是源泉,为城市发展“输血”;城市是绿树,为乡村发展“造血”。当“输血”与“造血”相互联通循环时,城乡发展才能达到平衡。要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坚持城乡协调统一,宜城则城、宜乡则乡,统筹区域发展、体现地方特色、做好产业支撑、保证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让乡村和城市同样美丽。
发布人:贤贤 发布时间:2023-3-16 14:39 收藏 阅读人次:3602

初审:霄冰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