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各地要因地制宜,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上下功夫,让各方面优秀人才奔向乡村一线、扎根一线、建设一线,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精”准引才,绣“筑巢引凤”图。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乡村振兴需要充足的爱农业、懂技术的优秀人才队伍支撑,否则,将难以推动发展,这就要求制定“一揽子”招才引才政策,扩大选人视野,拓展引才渠道,广聚“天下才”。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要树立“缺什么人才、补什么政策”的理念,因地制宜用心制定急需、紧缺的人才配套政策,丰富和完善人才住房、医疗、教育等服务保障政策,形成引才聚才的政策优势;要打破行业、地域、身份等对人才流向农村的限制,撤除引才“围墙”,降低“门槛”,为招引懂得农业、热爱农村、愿扎根农村的优秀人才开辟“绿色通道”;要为引才制“政策”搭“桥梁”,紧扣重点产业、项目、企业等对人才需求,实施“英才”“归雁”等招引工程,发布“召集令”“邀请函”,回引有“真匠心”的在外致富能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建设家乡、回报桑梓,助力乡村振兴。
“精”细育才,绣“千锤百炼”图。人才工作的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唯有下足精细培训之功,加强对人才的培育锻炼、强素提能,才能不断提高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质量和水平。要实施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发挥好党校、干部学院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双管齐下,既让人才到发达地区、行业部门开眼界、长见识、增能力,又坚持以“名师带高徒”模式开展“传帮带”,精准滴灌培育基层的“土专家”“田秀才”,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要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重心、生产重心,以“产业+人才”“项目+人才”“基地+人才”模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育人才,实现人才与乡村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设置培育课程,把人才推到重点建设项目、艰苦岗位,压担子、交重任,强化实践磨炼,增强实践经验,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输送新能源。
“精”心用才,绣“人尽其才”图。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人才引进来、育出来,不能把人才当“花瓶”、做“摆设”,要秉持不拘一格的用才观念,激发用才活力,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用才的重点在于精心,把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用人之长,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观念,发挥各类“奇才”“偏才”的独特优势,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要量才适用,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乡村振兴对人才的要求,把“术业有专攻”的人才放到合适岗位上去,让人才在各自舞台上发挥才能、凸显价值;要建立完善人才容错纠错机制,允许试错、包容犯错,让他们“轻装上阵”放开手脚,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大展才华、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