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驻村手记:春日里的“小确幸”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瓦房村驻村队员 龚静 范磊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杨柳青青,草长莺飞;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春日的惬意,在微风中浮动,这是我作为驻村选调生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瓦房村迎来的第二个春天。

  在这个平凡的小山村,有风和日暖的温柔,有姹紫嫣红的浪漫,也有美好故事的正在悄然发生。

  初到瓦房村之时我也曾有过困惑、有过迷茫,焦虑和不安曾使我在很多个夜晚辗转反侧。如今驻村一年有余,我从充满“书生气”的选调生蜕变为沾满“泥土气”的驻村干部,在一次次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实际行动中获得认可和肯定,激励着我继续在基层广阔天地中磨砺和成长。

  “因为您的雪中送炭,让我有机会步入大学的殿堂,继续接受知识的熏陶,开阔眼界和增长才能,从小山村走向更大的世界……”我坐在窗前,读着前几日春丽同学送来的感谢信,内心既欣喜又感动。

  我的思绪纷飞,记忆又回到了去年夏天。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得知分数可以上大学的春丽本该满心欢喜,但由于幼年丧父,母亲残疾多病,多年来一直靠党和政府政策维持基本生活的她,无法像同龄孩子一样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高考结束后,她一直在努力勤工俭学,但相对于“高额”的大学费用,终究只是杯水车薪。

  几十年来,瓦房村培育出的大学本科生仅有3名,本土人才的缺失一直是当地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在得知村里即将新增一名大学生后,驻村工作队十分激动,当即决定前往春丽家中了解具体情况。第一次到春丽家中拜访时,映入眼帘的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庭院,还种着不少花花草草,空荡的客厅角落里几堆整齐的书籍格外醒目。春丽和母亲带着质朴和真诚的笑容,热情地招呼我们,仿佛我们并不是第一次见面。

  在交谈过程中,春丽坦诚地告诉我们,高二时由于家里经济困难,曾短暂辍学过。“多年来我和母亲一直相依为命,母亲肢体和智力残疾,身体一直不好。虽然党和政府给予了很多帮助,但我内心承受不住巨大的煎熬和压力,便辍学在家一段时间。后来,在村干部的鼓励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我重拾读书的信心和勇气,也暗自下定决心不能再辜负他们的期望。”

  “幸好你坚持下来了,曾经的努力有了回报,是村里很多学生的榜样,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看着春丽懂事的模样,我拍拍她的肩膀,像一个大姐姐一样鼓励她,由衷地为她高兴。

  作为刚走出“象牙塔”的研究生,我们与春丽分享了多年的求学经验,尽可能为她解惑答疑,并询问她计划报考的学校、专业和未来职业规划。春丽坚定地告诉我们,她要报考师范学校,未来想成为一名教师,像她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山村里的学生照亮前行的路。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为不让春丽在求学的征途中掉队,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帮扶力量,在挂钩单位的帮助下,筹集爱心捐款为她减轻在大学所面临的经济压力,挂钩单位领导也多次到其家中进行看望和鼓励。后来,春丽如愿考上了师范学校,拿着梦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第一时间与我们分享她的喜悦。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从小生活困苦的她不曾拥有过很多,但她的梦想从未失去颜色。在感谢信的末尾,春丽写道:“我会一直感恩党,感恩社会,不忘初心,自立自强,将来尽自己的努力,让围困在小山村的梦想飘向更远的地方,将温暖和爱心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从辍学返校到考上大学,我从春丽身上看到的是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敢和顽强。如今,在入户走访时我们总会特别留意有孩子上学的家庭,通过与家长和学生促膝长谈,提高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关心关爱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也期盼着未来有更多的大学生走出瓦房村。

  四季更替,寒来暑往,瓦房村的一草一木早已深深扎根在我心里,我的心也生长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未来我将继续勇敢前行,伴随着雨露和阳光,挥洒着汗水和热情,惟愿能在有限的时光里留下更多充实、温暖、无悔的驻村回忆。
发布人:水秀山清 发布时间:2023-3-21 07:54 收藏 阅读人次:2165

初审:杨南方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