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让乡村经济变“等风来”为“乘风飞”

贵州省仁怀市委组织部 桂婷婷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三农”工作重心已经实现历史性转移,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目前,乡村振兴正面临特色农业资源分散、农业科技运用范围不广、农业科技人才欠缺等问题。对此,基层干部应与时俱进,变“等风来”为“乘风飞”,乘“自然清风”“时代东风”“人才春风”,助力乡村经济“扶摇直上”。

  乘“自然清风”,留住“美丽乡愁”,巧抓“生态资源”助力“小风景”变“打卡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生态资源”也是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回顾塞罕坝的生态发展之路,通过生态治理,每年净化水质和涵养水源达到2.74亿立方米,固碳81.4万吨,释放氧气57.06万吨,释放出巨大的生态价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党员干部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大自然”,寻找撬动“乡村振兴”的“资源杠杆”,将特色的“山、水、花、鸟”等“乡村资源”挖掘出来并打造成具有浓厚地域风情的“生态游”线路,做到点“绿”成金,将“好风景”变成“好钱景”,在为人民群众留住赖以生存“家园”的同时,也让他们鼓足“钱袋子”。

  乘“时代东风”,唤醒“沉睡资源”,巧抓“乡土特产”助力“小作坊”变“产业链”。“乡土特产”满含“泥土气息”,能够唤起“乡愁”,更能铭记“地域风情”,党员干部要抓住“乡土特产”这一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用双脚丈量土地,成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纽带,品牌化包装“乡土特产”,再与时俱进变成“新农人”,引入“电商平台”,以“直播平台”为“新农具”,将“乡土特产”推广到各地,助力地域经济增长。党员干部也可以深入“企业”“工厂”了解其具体经营状况,再依托“助农平台”不断推广,助推乡村企业“不断涌现”,促进乡村经济“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引领乡村经济取得高质量发展。

  乘“人才春风”,畅通“流动血液”,巧抓“农技人才”助力“土专家”变“引航雁”。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要,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人才的外流。基层干部要抓住“农技人才”这个变量就要通过“外引内联”的方式,不断完善配套资源建设,栽好“梧桐树”,引来有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金凤凰”。还要发掘本土人才,面向“土专家”“田博士”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让广袤乡村成为“农技人才”的“实景课堂”,为其传授现代农业的应用技能,让“农技人才”与时俱进更能绽放活力。基层干部要脱下“工装”,穿上“便装”,进村入户走访,摸清“农技人才”的“现实需求”,要完善奖励机制吸引他们继续扎根基层,还要打出“乡愁牌”,吸引那些离家在外的“农技人才”自愿“归巢”,真正组建起一支能够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梯队”,引领乡村经济取得高质量发展。
发布人:清晏 发布时间:2023-3-21 08:31 收藏 阅读人次:1938

初审:杨南方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