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调查研究切勿“面上功夫”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斑竹园镇人民政府 李浩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调查研究主要包括12个方面,分为6个步骤。这是我们党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走出的科学方法,能够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并在各种大政方针的制定、大事要事的决策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然而,部分党员干部把调查研究当成“走过场”“硬指标”,下村、座谈、拍照后便匆匆离去,让调查研究变成“面上功夫”,沦为“场面上”、浮在“纸面上”、只在“表面上”,严重损害群众感情、增加基层负担、影响政府形象,可谓危害极大。

  开展调研突出“走实”,切勿沦为“场面上”。调查研究不是“走秀现场”,更不是“逢场作戏”,绝不能有“吹风造势”“跟风进行”的不良现象。否则,便会沦为“场面上”的客套,让本意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务实举措变为产生问题、恶化问题、扩散问题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而严重背离党中央要求、损害政府公信力。各级党委(党组)要紧密围绕现阶段的发展需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拟定合理数量的选题,给予充分的调研时间,要求党员干部分批次、分区域奔赴基层开展调研,严禁“一窝蜂”的不良现象。要建立严格的调查研究督查机制,采取音视频资料记录、回访调研对象、群众打分等有力措施,切实保障调查研究脱虚向实。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调研方法,要求党员干部结合地方实际,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问卷调查、典型调查、互联网调查等方式,切实提高调查的科学性、实效性、严谨性,真正掌握实情、知晓实际、获得实料,为下一步的“深化研究”提供详实资料。

  深化研究突出“走心”,切勿浮在“纸面上”。如果说奔赴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是获得“谜面”,那么“深化研究”就是为了“拨云见日”,获得“谜底”。然而,部分党员干部在面对数据详实、线索丰富的纸面资料时,容易“抓耳挠腮”,找不到突破口、无从下手,只能浮在“表面上”,草草解析一下数据、关联一下线索,得出诸如“资金不足”“人力不足”“气候原因”等浅表原因,敷衍了事。甚至还存在“弄虚作假”,对数据线索进行修饰、捏造、放大,强行把没有关联的部分联系起来,造成数据线索失真,分析判断离位,严重影响下一步的对策制定,难以为“解决问题”提供帮助。各级党委(党组)要专门组织开设与“深化研究”相关的课程,要求党员干部学习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涵养科学论证思维。必须制定详细周全的“回头看”机制,组织高等院校、乡土人才等专业人才,对研究结论进行详细核实、审查、倒推,全力保证科学严谨,让问题源头“无所遁形”。

  解决问题突出“走准”,切勿只在“表面上”。通过严谨细致的调查研究、科学系统的分析总结,能够找到很多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其中有一些办法可以“治标”,有一些办法可以“治本”,只有将不同的办法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投入实验进行“刀在石上磨”,才能得到“标本兼治”的“精准办法”。但是,部分党员干部在着手解决问题时,存在“好大喜功”的不良心态,罔顾基层实际情况,强行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以“多管齐下”的方式进行长效整改,不仅劳民伤财,让基层不堪重负,甚至可能导致对策与对策间自相矛盾,催生出更多的问题、更大的问题。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建立严格的“解决问题”闭环制度。针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要建立问题整改清单,明确具体责任人或责任单位,要求他们填写具体解决措施、明确完成时限。要组织各方力量,对解决措施进行评议后,才能进一步实施。要进行全程跟踪,在现有办法不适宜、不精准时及时摁下“暂停键”,实事求是地指导调整现有方案,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发布人:努力想上稿的小东 发布时间:2023-3-21 14:38 收藏 阅读人次:4505

初审:王嗣音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