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创新驱动发展,数字引领未来。前不久发布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近年来我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22年底,5G网络覆盖所有县城城区,实现“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建设农业强国,当乘“数字东风”腾云而上,执“数”之笔绘就技术强、品质优、业态新的农业现代化“新图景”。
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数字之笔”,勾勒技术应用“新场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眼下,春耕生产如火如荼,油菜、小麦等农作物正处于病虫害防治关键期,数字技术正是“大展身手”之时。对此,可以强化植保无人机等稻田“黑科技”的应用,让田间有“耳目”、云端有“大脑”,真正解放大脑。而在养殖场,则可以通过数字化设备实时采集牧场温度、湿度、氨气、二氧化碳、PM2.5等环境指标数据,并依据相关参数自动控制相关设备的工作状态,在节省人工等养殖成本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确保产品品质。数字赋能,给农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智慧农业”呼之欲出。
执“粮稳农富天下安”的“数字之笔”,刷新量质齐优“新高度”。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在赋能粮食安全方面,数字技术大有可为。各级政府部门要强化数字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在粮食生产领域的推广应用。例如,可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系统”应用到粮食生产全过程,实现粮食生产的信息化监管,做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全程可管控”。同时,还可以强化数字技术的融合运用,构建地理信息系统、农业无人机作业质量监管和巡田系统,打造“无人化”示范农田,既保障了农产品质量,也提升了产量,让农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执“喜看杏林添新枝”的“数字之笔”,打造强农兴农“新业态”。长期以来,受限于农村偏僻的地理位置和分散的人口,农业现代化推进困难。但是,数字化打破了时空壁垒,让农业社会化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覆盖广阔的乡村原野。对此,各级政府部门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积极构建“互联网+数字化+现代农业服务”的新业态,打通农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要依托数字技术打造农业生产“云端课堂”,积极培育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农人”。要将手机变为“新农具”,将流量变为“新农资”,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不断拓宽农产品销路,真正将美丽乡村的“好丰景”变为“好钱景”,不断鼓足群众的“钱袋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让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