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驻村帮扶记:螺蛳壳里做道场

云南省华坪县通达乡维新村驻村队员 沙卫鹏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13年11月,湘西十八洞村一番“隆中对”,25.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走过了漫长道路,浸透了奋斗泪泉,在田间地头上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2023年3月,春夏秋冬又一春,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后,千百万守护脱贫成果的“牧羊人们”如今又都在忙着什么呢?

  今日围炉煮茶,诸君请就此聆听云南山区中,一支平凡的驻村小队是如何用好“三大法宝”,助力乡村振兴的帮扶故事。

  党建引领篇

  “老百姓只看得到一个个的党员嘛!我觉得首先党员自己要干得好,老百姓也跟着就算是党建引领了吧!”

  一名支部党员如是说,作为产业示范户,此时他正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忙活,翡翠般的碧绿早已挂满了支架,棚子外是等候多时的收购方。

  党建引领的切口与抓手在哪里?它与巩固脱贫成果的契合点又在何处?加强基层党建作为驻村重点之一,工作队也摸索了许久。在基层,党员怎么样,党组织的精气神就怎么样,党组织怎么样,整村脱贫致富的奔头就怎么样,特别是作为脱贫群众的农村党员,应当是脱贫致富道路上最活跃的因素。

  在找准入手点后,工作队与组工部门对接,从零开始组建了所在村的“人才库”,加大了对“领头雁”的培训力度,以提升履职素质为本,更加注重在党员中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取得了明显成效:曾经作为脱贫户的党员,如今作为党总支副书记,一手抓着农村党建,一手却是电工小能手;产业支部书记上午讲着党课,下午却成了蔬菜“出口商”。这些怀有一技之长的党员们,集中起来是党在基层的生力军,撒播出去后,是一面面的旗帜,他们充分发挥着自身网格员的职责,成了田间地头上永不离开的又一支帮扶“工作队”。

  内生动力篇

  “你有小想法我们小帮扶,你有大想法我们大帮扶,就怕你没想法!”

  工作队长在听完一名群众想种植贡菜,但需要部分支持后说道。随后一同实地查看了该户种植贡菜的条件,认为确实可行,随即联系信用社发放了产业发展的小额贷款。

  “钱只能用在产业上,利息不用你还,政策有补贴的。”

  “你反映的生产用水的问题,蓄水池已经建好了,你好好干就行了!”

  “太及时了,我还想着今年还种不了呢,还贷款就得好好种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脱贫是第一步,致富还得靠自己,缺了群众的自我发展,帮扶工作也就成了无的放矢,既没有针对性也无法持续。与脱贫攻坚时期相比,如今帮扶工作最大的差别就是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上,架通“要我做”和“我要做”之间的桥梁,唤醒群众更多“睡眠”许久的点子,开始把脱贫致富的担子真正扛起来。

  产业振兴篇

  “样样都干,那就多而不精了,产业发展不能撒胡椒面,捏紧两个拳头打出去才有回响!”

  工作队多次研判后一致认为,全村“靠山能吃山”的效应不明显,不在于没有产业,恰恰就在于太多了,没有规模效应,实现不了精细化发展。如何能有一两个拿得出手的亮点呢?“螺蛳壳里做道场”,走访调研了许多遍后,工作队依据山村日照充足和高海拔的地理气候,决定把蔬菜大棚和傈僳火腿一体化推进:

  “有肉有菜,也有点基础推进快一点。”

  “启动资金怎么办?”

  “部分挂联单位已经会给予支持,剩下的我们对接外来老板来入股怎么样?”

  “同意!这有点搞头哩!”

  会后没有人停留,按照分工,每个人随即就又奔波在了田野上。

  这是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后我们的帮扶故事,就像许多的脱贫山区一样,我们相信,还会有更多值得着墨的故事会被群众干部演绎下去,驻村小队在期待着,也在参与着。
发布人:买辣椒要用券 发布时间:2023-3-22 10:37 收藏 阅读人次:2350

初审:霄冰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