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和平镇千亩枇杷林换上了新装,一簇簇诱人的枇杷果挂满枝头,漫山遍野染上了丰收的颜色,黄灿灿得显得格外耀眼。然而,两年前,这片枇杷林曾处于“荒废” 状态,长期无人管理,每到成熟季节,树上稀稀疏疏地挂着几个“差果”,一片荒凉。
为破解“果林”变“荒林”,让“经济林”获得“真经济”,真正发挥枇杷产业经济效益,将“青山”变成“金山”。和平镇大力实施“人才强农”计划,创新产业扶持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入有技术的种植大户包片租赁种植果树,并与种植大户以“捆绑销售”的方式签订协议,聘用当地群众作为管理工人,在务工的同时学习施肥、修枝、套袋等技术。着力培塑壮大特色产业优势,将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融合,有效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大展身手、盘活产业,形成人才振兴乡村、人才兴推动产业兴的生动局面。
据了解,和平镇以“引进来”的方式,引进3名有20余年枇杷种植经验的种植能人,通过承包盘活枇杷林780余亩,帮助吸纳带动村内富余劳动力就业300余人,带动20户农户重新盘活枇杷种植,预计产量110余吨,增收250万元。咪租村党总支书记古朝中介绍说:“和平的枇杷产业一度曾发展到万余亩,规模是起来了,但由于缺乏技术,疏于管理,导致挂果数量少、产量低、果型小、甜度低,不能达到市场要求,得不到消费者的喜爱,不能为农户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导致更多群众选择外出务工维持生计。现在,建设了枇杷产业示范基地,通过技术培训和引入枇杷种植技术大户,对枇杷产业进行提质增效、产业化管理,大家对枇杷种植也更有信心和底气。”
此外,和平镇聚焦群众不懂技术、产业效益不明显等问题,组织开设种植人才订单班,广泛开展“送技上门”服务,邀请农技专家、红色人才服务队、乡土人才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通过手把手、面对面、零距离培训的方式提升群众的枇杷“种植管护”能力,打通不会管理、产量不高、品质不好技术难题“最后一公里”,通过每个环节技术培训全覆盖,为枇杷增产“加油助力”,让更多懂技术、懂管理的枇杷“土专家”逐渐兴起。
在枇杷基地务工的何礼良说:“枇杷产业重新发展起来后,我和媳妇就开始到枇杷基地上班,每人每天100元,同时也积极参加枇杷种植培训,现在我自己都快成半个枇杷专家了,施肥、移栽、浇水、抹芽、梳果……其中都大有门道,接下来,我也准备将自己的几亩枇杷地好好管理起来,相信往后日子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