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象牙塔”,转眼剑未佩妥就进入江湖。选调进度条已过半年,比起当初的懵懵懂懂,出走半年的我,虽然并没有找到一本武林秘籍名为《如何做好一名选调生》,但一路缓慢“打怪升级”却让我内心更加踏实、从容,走村串户听民声,走访调研察民情,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初心如磐,路径更加清晰可循、目标尤其明确具体、步伐愈加坚定不移,“使命感”逐渐取代了“落差感”。
忆初心,“选”择扎根基层,感悟“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宗旨意识。硕士毕业后选择成为家乡的选调生,就是想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改变这片土地的面貌,去兑现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誓言。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插队时,过四关、办铁业社、建沼气池、挖污泥坝,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在和农民兄弟相处的2400多个日日夜夜中,他把从小我出发的“物喜己悲”,逐渐转变成对群众利益的一种深沉忧患。习近平总书记的基层所见所闻所感一直指引我前进的方向,让我明白只有主动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放下“光环架子”,不仅“身入”,和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更要“心入”,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群众真实可感的关键小事,把自己当成黄土地的儿女,把群众当成我们的亲人,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真正融入群众,做到与这片土地的脉搏心跳同频共振。
担使命,“调”整角色定位,挺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身处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关口,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无不提醒我们船到中流愈进愈难、人到半山愈进愈险。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作为选调生,应当主动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深入乡村振兴第一线、民生福祉最前沿、田间地头主战场,去基层一线接受人民的“考验”“试练”,不耍“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以奋斗之姿、拼搏之势,扛起如山的责任,既要敢作敢为,也要善作善成,在干事担事中练就过硬本领,磨砺担当的宽肩膀。
善学习,“升”华能力素质,惊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本领魅力。基层一线是“练兵场”“大熔炉”“大课堂”,青年时期则是学习成长的重要时期。《礼记·中庸》有言:“要勤于学、敏于学、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许年轻时候学到的知识会忘记,但青年时期所养成的良好学习方法、敏捷思维能力、不倦奋斗精神,对后来的各个阶段仍起着作用,甚至可以伴随人的一生。广大选调生要利用好基层两年的黄金时间,像海绵汲水一样学习知识,少一些饭桌上的觥筹交错,多一些书卷里的含英咀华。要坚持理论学习,尤其是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刻体悟马克思方法原理,善用党的先进思想武装头脑、解决问题;同时向人民群众学习,挤掉书里的“水分”,把根扎在群众中,从群众中汲取养分,再把得到的果实奉献给群众。
或许从来就没有什么武林秘籍,“江湖高手”们的一招一式中暗含着一颗拳拳为民心、一颗勇于担当心、一颗勤学勤练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们要坚持每日的“练功修行”,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武林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