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从2021年7月30日入职算起,我与基层的相遇也差不多有一年零8个月了,回想锻炼的这些日子,从陌生、适应再到喜欢,有初遇时的紧张,有相知时的彷徨,更有再回首的坚定。基层,有幸与“你”相识!
我用紧张的心情去遇见“你”,在期待中满怀信心。还记得参加完省委组织部培训后那个下午,我们湖南邵阳组的选调生伙伴们一同乘大巴从长沙前往邵阳,大巴车似乎开得比以往更慢一些,好像它也不愿意离开长沙这座繁华大都市。进入邵阳境内,已是太阳下山时分,落日的余晖洒在翠绿的禾苗上,我看到了“希望的田野”般的图景,脑海里想象出要与老百姓一起收割庄稼的场景。说实话,我虽然从小从农村长大,但我是那种典型的“家管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我比较真实的写照,上大学以后一直在外求学,对于基层工作是一窍不通,内心紧张情绪难免涌上心头,但我一直默默安慰自己“组织不会选错人,我能行,我可以!”第二天早上,便跟随接待我的领导来到镇里报到,这个镇虽然离我老家距离不远,但是,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来到一个“素未相识”的乡镇,机关院子里几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微笑示意,朝我打了个招呼,让我感受了“家”的温暖。内心紧张的同时又有着些许期待,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将自己的工作做好。
我用探索的欲望去了解“你”,在点滴中不断学习。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单位这个大家庭的关照与帮助,有幸认识了我工作上的第一位“导师”杨书记,他耐心地询问了我个人的基本情况,并细致给我讲解了其他各位领导分管的工作、单位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各村(社区)的基本情况,还时常给我教授了很多工作中的“土方子”“好主意”,还有许许多多单位的领导、同事对我工作上也是指导有加。“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我也从抄写会议记录、练习写稿开始,一件件事情跟着干、一项项工作学着做……办会开会、写稿发文、创文创卫、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交通顽瘴痼疾整治、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疫情防控、矛盾调处……半年左右的时间,几乎历经乡镇的中心重点工作,身上的“书生气”也慢慢褪去,“5+2”“白+黑”常态化工作模式也慢慢从彷徨变得适应起来,头上多白了几根发丝,皮肤多黑了几个度,汗水多浸透了几件衣服,工作上也实现了从“做得像”到“做得对”,再到“做得好”的转变。每天虽很忙碌,但内心却十分充实,慢慢地收获了“成就感”,学会了要善于“十个手指弹钢琴”,分清主次矛盾、轻重缓急,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只有镇村干部用心用情服务人民,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把群众来办的事当成我要办的事,多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才能依靠人民力量,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我用坚定的信仰去守护“你”,在回首中感恩陪伴。乡镇虽没有城市里的灯红酒绿,但也有另一番风景,我也渐渐地喜欢这里的生活。春天里,油菜花海金黄,花香阵阵;夏日里,微风吹过青青麦田,凉风习习;秋天里,稻田粒粒丰收,不时传来欢笑声;冬日里,片片白雪飘落在山间,似人间仙境。我时常扪心自问“我为什么选择选调生,我能为基层做些什么”,翻开两年的回忆录,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不少,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也诠释了对“选调生”的自我认知:选之于党,调之于任,生而为民。“明天周末要加班,我们一同去走访脱贫户”“这一段,还要再润色修改一下。”“明天是截止日期,今天连夜也要将自建房数据摸排清楚……”我见证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茨菇产业的发展;镇里乡贤联络会的筹办、教育基金会的成立、豆腐产业的兴起……各项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也更加笃定了“基层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信心,时刻保持“贴近土壤”的“赤子之心”,积极主动向“民间高手”学习,积极收集一手资料,深入开展国情调研。当为群众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后,他们口中那句“你是个好同志”“感谢你”“今天多亏你这个后生”,心中的“认同感”油然而生,同时也更加清晰地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的那一句“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是的,基层需要年轻人,许许多多年轻人和我一样正在扎根一线、热爱基层、服务群众,看到窗外稻田里正在努力向上生长的小禾苗,我想这大概就是来基层锻炼的意义吧。
来日方长!我已与“你”相遇、相识、相守,故事还在继续,我将用自己的青春全部赠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