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春日里的“双向奔赴”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层党的建设办公室 杨占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春潮涌动,万物竞发。近年来,携着“智汇高新区”的满满机遇,内蒙古阿拉善高新区立足科技、教育、金融等发展实际“多管齐下”,持续强化人才引进,人才招引集聚效应凸显,推动创新人才和城市产业的“双向奔赴”。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22年度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名单,位于阿拉善高新区的中盐内蒙古化工钠业有限公司作为阿拉善盟唯一一家企业入围榜单,标志着园区实现全盟科技领军企业零的突破,这离不开一大批专业领域高端人才组成的“智囊团”。

  2022年,高新区通过完善盟宁陕甘毗邻地区长效人才引进协作机制,不断深化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和厦门大学等重点院校的项目交流、人才培育方面的合作,以课题合作、技术指导等方式引进李玉、谢华安2位两院院士及林占熺、谭琦、赵震、单爱党、洪益成、袁朝新、徐立军、岳崇锋、郑善举等专家教授,刚性引进教育领域急需紧缺优秀教师人才5名,开展各项人才招聘活动25场次,累计296家企业参加,达成就业意向2034人次。

  揽才的底气,来自日益厚实的“家底”。2022年,高新区经济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8.1亿元,同比增长5.1%,占全盟总量4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8.8%;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

  揽才的底气,也来自高新区人才引育政策持续释放的红利与无限机遇。高新区聚焦人才关心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先后制发《人才引进与管理暂行办法》《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各类配套措施,以制度优势和政策红利为高新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提供根本遵循和制度保障。

  “我十分期待在高新区工作,也希望能发挥出专业特长。”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黄天爱,是内蒙古中盛科技有限公司与高校签约培养的高材生,毕业后将直接入职企业。

  引才热度持续增加,源于科创成果的优化升级。2018年落户高新区的中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高纯度锰合金、新型材料为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区重点打造的百亿元企业之一。中盛科技有限公司最终结缘内蒙古、入驻高新区的原因就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完整的产业链条、包容的人文环境和有利的政策支持。中盛双还原剂低碳富氢冶金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获批资金支持1000万元,实现全盟“双碳”领域重大科研项目历史性突破。以下游炼钢、特冶产品生产等应用为目标,研究双还原剂富氢冶金全产业链技术,形成富氢冶金成套技术应用示范,引进落地中盛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矿冶科技集团合作建设年产48万吨锰铁项目。

  拴心留才的关键,在于打造优质的发展环境。为此,高新区紧紧把握科技创新的前沿方向和发展趋势,引进八戒科技服务公司建设3000平方米“阿拉善高新区双创孵化中心”,联合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国杰(清华)研究院、内蒙古工业大学煤基新材料、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科研院所设立工作站、人才交流中心等人才载体。目前,已建成27大类114家创新平台,拥有授权专利810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7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家,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一个个人才发展的利好因素,一项项高质量项目的落地生根,催生了大量优质岗位,也再次证明了高新区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的同频共振。为此,高新区也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重并行,以真金白银投入、真刀真枪攻坚促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平台+人才”让地区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

  满满的引才诚意、优渥的人才政策、广阔的发展空间、宜居的生活环境……高新区尽己所能形成了引才聚才的“强大磁场”,实现城市与人才的“两情相悦”“双向奔赴”。
发布人:廊桥阳仔 发布时间:2023-4-3 11:22 收藏 阅读人次:3357

初审:杰瑞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