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组织工作

人才工作中的“要”与“更要”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委组织部 陈德裕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对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组织部门作为“党管人才”的责任主体,更是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不断解决人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然而个别地方在开展人才工作过程中容易走进误区,只管“招引”不管“培育”、只管“招新”不管“嫁接”、只管“争抢”不管“布局”,忽视人才工作的“后半篇文章”让人才工作根基不稳,没有将人才优势最大化,进而导致当地各项工作进度滞后。“行百里者半九十”,人才工作之难就在于环环相扣,必须坚持一抓到底才能推动招才引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有机融合。

  要“招引”更要“培育”,铸强人才队伍。不难发现,个别地方在引进人才后,便视为完成工作,对人才的后续发展不管不顾,任其野蛮生长。不再嘘寒问暖,不再走访慰问,让人才心灰意冷,另择他地,最终落得“空欢喜”。招引人才只是人才工作的开局起步,培育人才才是发挥人才效能助推本地工作进步的“关键一招”。各地组织部门要时刻关注人才的发展,建平台、找机会、给政策,对于紧缺的特殊人才,更要施行“一人一策”,“因材施教”让人才培育更加个性化,符合成长需要。同时,要始终坚持做好服务人才工作,让“高端人才”也享受“一流待遇”,重视人才培育政策的完善,不断提升人才的获得感、满足感、归属感,让人才既有物质上的关怀激励,也有心理上的服务保障,使得引进人才“身至”亦“心到”。

  要“招新”更要“嫁接”,点燃成长引擎。让“外来的和尚”念好“本地的经”终不如做好本地人才成长的大文章,从外引进的人才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水土不服,导致作用发挥不够,但从本地取材则完全不会有这种忧虑。各地组织部门不能一味想着“招新”而忽视了对本地人才的培养,要主动向本地产业技能人才、乡土人才和高校毕业生伸出“橄榄枝”,采取顾问指导、联合攻关、技术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把“外来和尚”的先进理念和优秀做法以“嫁接”的形式灌输到本地人才当中,点燃本地人才的成长引擎。同时,从以“嫁接”形式成长的本土人才中遴选优秀人才担任导师,“一对一”“一对多”同基层人才结成帮扶对子,全程帮带、跟踪管理,破解人才“断档”难题,形成青黄相接助力发展的生动局面。

  要“争抢”更要“布局”,擘画人才蓝图。在当下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的局面下,各地在引进人才、争抢人才工作上可谓进入白热化。但招揽人才不是“闻腥就上、见鱼就抢”,罔顾客观发展实际让引进的人才没有施展才能的平台或是导致同类型的人才过剩,只会造成资源浪费。在总的方向上把局布好,才能在细的分支上切中各行业的人才“命脉”。在开展各类引才活动之前,要率先对本地的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进行摸底,列出“人才清单”,要结合实际,从发展需求出发明确各类型人才的指标,放眼全域引才、广开渠道聚才,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不断优化本地人才结构。既要对标重点工作补足“智囊团”,也要兼顾人才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等是否符合本地发展需要,确保人才规模、质量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相契合,才尽其用竞相迸发。
发布人:一个温柔的混子 发布时间:2023-4-5 19:12 收藏 阅读人次:4177

初审:邱莫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