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唤醒了田野,催忙了农家,村民们纷纷扛起锄头、带上农具,在“希望的田野”里正忙着春耕生产。这是我在瑶寨驻村的第八个月,带着国情调研课题的我今天走向田野,赴一场“瑶乡春约”。放眼望去,泥泞的田地中大家都不负“春光”,培育着一个个嫩绿的生命,当走到东边盘大哥家错落有致的“豆角苗”旁时,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豆苗长成豆角”的生长历程,细细品味,青年选调生的成长之路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如一颗“豆角”在基层这片肥沃土地“出苗、长藤、结果”。
汲取养分、厚积薄发,破土而出成一株盎然生机的“豆苗”。豆苗的生长需要严格挑选豆种,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青鼓豆”才能被农户青睐,而后耐住苦寒、汲取养分后才能破土成苗。选调生是各级组织部门“选豆种”般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有着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作为被选中为“豆种”,面对基层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工作,要锻炼耐住苦寒的“身子”。发挥吃苦耐劳精神,敢于在基层泥土中挑重担子、啃硬骨头,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又要擦亮汲取养分的“眼睛”。要主动走到田间地头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在群众中汲取营养、提炼经验。积极向领导、同事取经,在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只有充分汲取基层“养分”、耐住苦寒,才能在基层大地上“破土而出”生根长苗。
向阳而生、牵藤引蔓,顺势而爬长一身碧绿青翠的“豆藤”。当豆苗长到30厘米左右时,一般会用生石灰消毒以及在其旁插入一根小竹竿,目的是防止豆苗发生根腐病和固定豆苗向上生长。选调生的培养亦是如此,科技发展、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也给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带来了滋生的“土壤”,青年选调生都是从高校“象牙塔”走出来的“学生伢”,刚刚迈入工作岗位,如果不及时“消毒”“正型”,很容易在诱惑面前站不住脚,在“围猎”面前定不了神。作为“三门”选调生,必须时刻把纪律意识挺在最前头,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牢牢守住“廉洁红线”,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定期自检“消毒”、立下道德“标杆”,扎实扣紧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在充分的自我革命的过程“排毒杀菌”“补钙强骨”,锻造一身“忠诚、干净、担当”的碧绿“藤甲”。
修枝剪蔓、摘心掐尖,砥砺而行结一茬颗粒饱满的“豆角”。脆豆角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需要修剪藤蔓,把那些旺盛的枝叶摘除留下主干,同时摘心掐尖,避免浪费营养,以便集中精力“开花结果”。这也表明干事创业既要有主次,更要有绝对的“方向”。选调生,选之于党、调之于国、生之为民,服务群众绝不能三心二意,必须要全心全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就业之基,定准“人民至上”的主线,让基层工作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上“开花结果”。一方面常给自己“修枝剪蔓”。修心理“分枝”、剪思想“叉蔓”,常做政治体检,常扫政治灰尘,以“一颗红心永向党”的绝对忠诚在基层稳步扎根。另一方面给自己“摘心掐尖”。要摘去浮躁之心,掐断懒惰锋尖,树牢“公仆”意识,把事情一件一件做好,把脚步一步一步走稳。要勤修苦练,耐住寂寞、坐好冷板凳,以“空杯”“归零”之心去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打好“功底”,把党的政策方针在基层“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