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然而,一些地方调研出现了一些形式化、走过场的现象,让本应察实情、取真经的调研成了“夹生饭”,让群众“难以下咽”。党员干部要让调查研究不“夹生”就要练就“望闻问切”这项基本功,通过“勤望”“广闻”“详问”“巧切”,调出真问题,研出真办法,确保调研成果精准有效。
深入基层“勤望”民情,做到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拉近群众距离。“望”得准,就能事半功倍,药到病除,“望”得不准就会贻误病情,无功而返。党员干部调查研究也是如此,应把“勤望”贯穿于调查研究全过程,发扬钉钉子精神,积极投身一线,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声音,深入了解群众的思想和愿望,洞悉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在察实情中思良策,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剖析原因,在“勤望”民情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对问题抽丝剥茧、刨根溯源,“望”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特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倾听建议“广闻”呼声,做到善听真话、敢讲实话,聆听群众心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闻”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的声音、基层的呼声,就是要拜群众为师、拜基层为师。调查研究中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多走进田间地头、多到生产一线中去,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群众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要始终保持“空杯”心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问,学会从群众口中听到“真心话”,从群众身上看到“真性情”,善于听懂“言外之音”,能够洞悉“话外之意”,善于听真话,敢于讲实话,带着感情去调研、去分析,找准问题症结。
放下身段“详问”计策,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回应群众关切。问,就是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为解决实际问题找答案。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心系群众期盼,坚持问题导向,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所急所难作为开展调查研究的重点,了解他们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最迫切的期盼是什么,最关切的难点是什么,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充分发挥调研“直通车”作用,开展“小调研”“体验式调研”,注重细节、做足功课,从“小事”中发现问题,从“细处”中把握规律,探寻问题“根源”,深挖根本“病灶”,谋划解决措施,做到“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确保决策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
把准脉搏“巧切”症结,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解决群众诉求。切,就是要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从而实现调研成果的最大化利用。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发现事物发展规律和趋势,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摸出问题关键。要将调查研究与自身岗位职责结合起来,找准重点难点工作的突破口,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实际情况、深入群众当中,把调查研究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把调研的成果落实到群众的心坎上,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确保调研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