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委组织部 陈德裕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

  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是推动决策更加科学的重要途径,但仍有少部分党员干部深受形式主义荼毒,大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走马观花式”调研,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下刮起“歪风”,人虽到基层,但走得不深、走得不实、走得无效。各级党员干部要舍得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扑下身子一线调查实践、发现解决问题,切实破除“脚尖的歪风”,让调查研究有真味、出实效,争做调查研究和善抓落实的行家里手。

  “下马看花”走深入。要想在基层中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仅靠坐在办公室“头脑风暴”难知全貌,而是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群众,才能在基层炼就“火眼金睛”把问题看透、把问题摸清、进行深层次的剖析。然而现实之中,仍有部分党员干部“人在基层却浮在面上”,开展调查研究仅仅止步于“车轮转”“眼睛看”,把调研变成打卡,兴师动众“一日看尽长安花”。“走马观花式”调研骑在马背上难以发现真问题,党员干部应当“下马看花”,多沾点泥土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一插到底。要带着问题、带着感情、带着目的同群众“坐一条板凳”,善用科学方法,多视角、全方面了解基层情况,掌握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以此发现真问题,达到“调有所得、研有所获”的目的。

  “俯瞰全景”走实在。放在聚光灯下精心培植的“盆景”难以代表最广泛的真实情况。有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嫌贫爱富”,去“明星乡”、去“富裕村”,提前打好招呼,精心编排串场,专门安排谈话,弄虚作假只为让调研报告更“好看”,却对真正有调研价值的地方敬而远之。别出心裁的“盆景”满足的只能是虚荣心,把短板、不足遮起来的同时也失去了调查研究的真实意义。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应当少一些“规定动作”,多一些“自选动作”,少去“示范点”,多去“寻常巷陌”,到问题最多的地方去,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主动走到一线和最前沿,发现热点难点问题,将好的坏的尽收眼底,全面了解民情,全面了解民意,让最后呈现的调研成果更具全面性和科学性,让调研报告更具生命力。

  “问题导向”走出效。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掌握情况后集思广益,为党中央、政府决策提供有效价值参考,绝不只是打几句官腔、拍几张照片,对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闻不问,将包袱甩给基层的“作秀”。调查研究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要奔着为基层添油助力去,要把调查研究当做提升能力、检验初心的“考场”,实实在在地发挥调研的作用。党员干部要注重写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一次没调查明白就多调查几次,既要把调查做实更要把研究做实。抓住发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有的放矢,以解剖麻雀的细致认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将通过实践检验的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基层问题的“金钥匙”,复制推广、促进发展,最终形成常态长效机制,让调查研究“掷地有声”。
发布人:Rino 发布时间:2023-4-17 14:50 收藏 阅读人次:2841

初审:汪青雷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