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谷雨春光欲破晓,捧卷读书正当时。第28个世界读书日和求知的年华如约而至,恰逢谷雨时节,别有一种春光无限好的韵味。青年干部在这大好年华,更要多读书读好书,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享受智慧的洗涤和精神的升华,把读书内化成我们人生的永恒追求。
多读书不是乱读书,多读书也不是读死书,多读书更不能只读书。《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大青年干部要培养健康的读书习惯,博学而读书,慎思而读书,笃行而读书,让自己在这最美的青春时节如同破土青禾,朝气蓬勃,一生向阳!
博学而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喜好读书,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描述总书记在陕北农村劳动期间,数年如一日保持着刻苦学习的习惯。白天去山上劳动,晚上回家就点着煤油灯看书。朋友问他怎么不睡觉,他却自我调侃说:“昨晚看书到深夜,四周寂静,颇有些‘世人皆睡我独醒’的味道。”是的,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孙敬悬梁、苏秦刺股、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映雪……古往今来,凡功成名就者,必苦心孤诣,读万卷书、博学广智以成大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我们青年干部要主动培养读书的兴趣,从书中坚定人生理想,从书中寻找问题答案,从书中获得别样乐趣,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读书境界,抓住针缝时间去读书,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换,逐步形成迫切想要读书的良好习惯,甚至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用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不断增进我们的立身本领,拓展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我们的阅历见识,最终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慎思而读书,择善而从,不善而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习近平总书记在当知青时喜好读书,同时,他读书更注重分析对比,针对读到的新观点或者旧史实,都会找到更多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的侧面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得到的结果就是立体的、全面的。正如古人所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切不能一板一眼、通篇粗读、全盘接收,要善于用笔勾画、提出疑问、不断揣摩,以“解剖麻雀”的态度深入分析,必要时求助于更多的专业人士和相关书籍,怀着刨根问底的态度去求证心中的每一个问题,才能做到开卷有益、读有所得。此外,读书也应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格局,遇到真理良言,要扪心自问,主动对标对表;遇到荒诞悖论,要引以为戒,切莫深陷其中。广大青年干部在读书时,要读好书,主动选择对塑造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益的书,如读史书为我们明智崇德、读哲学为我们坚定真理、读科学为我们开拓眼界;也要多思考,深入研究书中内容,探寻其中的知识和经验,让自己读有所获;更要多反思,前车之鉴,也是后事之师,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始终保持头脑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方向上的正确。
笃行而读书,知之非难,行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在《多读书,修政德》一文中提到:“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书本中的描述总是局限于文字,不能真正做到接地气、通下情,因此,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甚至于只读书,要本着应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的态度去读书,同时,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书本中的知识与工作结合,不断地运用和检验,灵活掌握知识,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学以致用。“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古有赵括只读兵书却不能活用,纸上谈兵导致腹背受敌、全军覆没。我们广大青年干部当引以为戒,既要读懂理论知识的“有字之书”,又要贯通实践操作的“无字之书”,用“有字之书”为自己夯实基础,做理论上的巨人,更要用“无字之书”扎根基层一线,走好群众路线,做实践上的智者,通过内外兼修、协调发展,才能真正读懂基层这本书。最后,要有“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和“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严谨态度,真正把读书这件事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才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