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初次踏入“机关门”的我有幸成为了一名老干部工作者。从事老干部工作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但却“硕果累累”大丰收。
在这里,我遇到了“温暖大家庭”。进入老干还犹如昨日,刚来组织部报到,命定红绳就将我与老干牵线,在这里,我认识了美丽端庄的媛春嬢嬢,秀丽优雅的文花嬢嬢,热情大方的马艳嬢嬢,助人为乐的进君嬢嬢,平易近人的美生叔叔,成熟稳重的和志哥哥,才华洋溢的艳梅姐姐。在共事的时光里,我们既是“战友”又是“家人”,我们互帮互助,互敬互爱,一起组织离退休干部学习、参观考察,发动他们积极参加脱贫攻坚、志愿服务、疫情防控等工作,一起奔赴大理、丽江慰问离休干部,时常到生病、困难的退休干部家中探望,及时为离退休干部解决各种困难问题。时光荏苒,现在的我们都已经离开了老干岗位,但老干情怀却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一生老干情,终身老干人。
在这里,我看到了“最美夕阳红”。起初,我以为的离退休干部是过着“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直到我成为了一名老干部工作者,与他们接触才发现,他们是“桑榆未晚霞尚满天”。他们是平凡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才华横溢、热情似火的杨天化将自己的退休时间都奉献给了老年事业,他是台前的“摄影师”、幕后的“指挥长”,他就像“孜孜不倦的小学生”,主动学视频拍摄、剪辑,只为将兰坪县老年文艺“传唱”到每个角落。朴素务实、敢闯敢干的余贵龙退休后在脱贫攻坚期间主动请缨参加“背包队”,去啃难啃的硬骨头—动员群众搬迁,花白的头发成为了跋山涉水“背包队”中最靓丽的“风景线”。长期心系贫困学子的80多岁高龄老作家施中林连续20年捐稿费扶志助学,每年只要一拿到稿费,他就会忙着写申请,跑单位,为的就是能够尽快将稿费交到学生手中,一解燃眉之急。他们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在新冠疫情期间,老党员争做防疫“小喇叭”进行流动宣传;9支银发志愿服务队300多名队员争当“保洁员”,热心助力社区群防群控;600余名离退休老干部捐款12.09万元,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在殡葬改革期间,离退休干部纷纷带头拆除“活人墓”,离休干部罗凤禧带头执行遗体火化,成为了兰坪县殡葬改革以来,主动响应国家号召实施火化的第一例离休干部遗体。他们是人间烟火中最耀眼的“志愿红”。兰坪县“云岭银发”志愿服务队发扬“退休不退岗、甘于奉献”的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威望,通过文艺下乡演出、“五老”宣讲团宣讲、举办诗词书画展、开展“迎新春送春联”文化惠民活动、争做爱卫防疫“小喇叭”等方式,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关心下一代、爱国卫生运动、农村殡葬改革、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中,积极助力兰坪经济社会发展。
在这里,我得到了“第二个姓名”。起初,对老干工作“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一直以为做老干部工作轻松简单,渐渐地才发现这是一份需要“身入”“心入”“情入”的工作,对待老干部更需有耐心、细心、真心、恒心、爱心,有呼必应、有困必纾,而我也在不断的努力,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干部工作者,后来我的努力似乎也得到了“回应”,在我离开老干岗位后,仍还有老同志会关心我的动向,一声“小和”、一句“还好吗”胜过千言万语。那时的离退休干部室,有五个“和”姓,我们每每联系老干部,都会自称老干的“小和”,而我也成为了那五分之一的“小和”。“小和”,怎么在手机上交电费;“小和”,帮我看看我这个手机怎么有那么多广告;“小和”,这份材料帮我打印一下……每当听到这个称呼,我都会倍感亲切,这个“称呼”承载了太多的信任和被需要,而我也将“小和”当做我的“第二个姓名”。
老干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他们是不图回报的挖井人,他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为我们继续前进“开疆拓土”,作为他们的“接棒人”,我们当吃水不忘挖井人,在思想上关心、精神上关怀、生活上照顾,以“满腔赤诚献夕阳,一片真情暧桑榆”,让老同志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