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深最美,风日清新,桑叶满田,桐花烂漫。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值此春光,一份“三月三”过节攻略请广大党员干部收好。
“祓除畔浴”,戏“曲水流觞”之唱酬雅事,修“其人如玉”之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农历三月初三,是汉族的上巳节,洗濯去垢、消除不祥,也叫春浴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后逐渐发展至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雅事,以此来除去“灾祸不吉”。“三月三”,党员干部不妨也来一场“春浴”,搓掉身上的骄奢之“泥”、享乐之“泥”、腐化之“泥”,像屈原一样“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着“清廉”之衣裙。有些污垢不易发现,有些毛病不易改正,对于自己“看不到、够不着”的地方,要请群众帮忙看、帮忙“搓”,时刻保持涤却陈腐、涤旧荡新的状态。如此,即使遇见“百转千回”的“流觞之水”,也能淡然对待功名利禄的“酒杯”,吟咏“兰亭丝竹,高会群贤,其人如玉”的“佳句”。
“丝管骇凫”,咏“遏云绕梁”之对歌雅俗,和“一心为民”之曲。“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布依族等民族的对歌节,青年们赶歌圩、搭歌棚、唱山歌。山歌包罗万象,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凝聚着丰厚的智慧与哲理、淳朴的人心与民风。“三月三”,党员干部不妨也唱一唱“山歌”。唱一声“山歌都是心中出,哪有船装水载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决守好“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唱一声“拿起镰刀会割禾,拿起竹篾会织萝”,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懂农事、说农话、干农活;唱一声“众人天,众人水来众人山”,在为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拜群众为师,向群众求教。“情义刀割割不断,山歌时时在嘴边”,只有将“民间小调”熟稔于心,才能唱好沉入基层、融入环境、深入群众的“山歌”。
“桐树花开”,吹“声催农时”之芦笙雅调,播“笃行不怠”之种。“西畴春事动,播种不可迟。”农历三月初三,是侗族的播种节。传说,古时侗家总是在桐树开花时插秧,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为了吸取教训,每到“三月三”,人们便吹芦笙、走亲朋,互相提醒该收起芦笙、忙活农事了。“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三月三”,党员干部不妨也趁着大好春光,种下一颗“苦干”的种子,吃更多的苦、流更多的汗,忍受在土壤中积蓄力量的黑暗与孤独;种下一颗“实干”的种子,深扎根、稳“出头”,在艳阳下挥洒汗水,在风雨中拔节成长;种下一颗“巧干”的种子,练就“飞行、漂泊、钩刺”等看家本领。农时贵如金,只有不忘播种,勤于耕耘,才能在收获的季节拥有“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