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望闻问切”寻找民生课题“最优解”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德兴乡人民政府 李建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强调,开展主题教育,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身处基层一线,离人民群众最近,要采取“望闻问切”四诊工作法,寻求民生课题“最优解”。

  “望”民情,俯下身子观基层风貌,用“大抓基层”凝聚为民服务“最强向心力”。四诊里的“望”是用眼睛观察病人整体和局部的情况。民之所向,政之所行。人民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基层干部作规划、抓落实、求成效都要看看人民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基层党员干部要把民情“望”清楚,做到“心知肚明”,走进田间小院、群众家中,留心观察群众的衣食住行、精神面貌、家庭构成等情况,观察每户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情况清、底数明。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望”的本领,需要登高望远,环顾“五面十方”,更要俯下身来,及时了解、全面掌握基层一线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望”民情,勇于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收集“热气腾腾”“最鲜活”的民情资料,准确把握群众动态,观察基层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闻”民意,深入百姓听群众心声,用“群众参与”画出为民服务“最大同心圆”。“四诊”里的“闻”是用耳朵听声音,用鼻子闻气味。顺应民意,才能赢得民心;违背民意,很大程度会失去民心。只有推行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三问决策制”,才能让民意成为工作的“助推器”。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掌握“闻”的技能,要锤炼闻民声、知民心的技能,善于做百姓呼声的“听诊器”、基层民情的“千里眼”、基层民声的“顺风耳”,要经常“身入”基层一线听民声,了解百姓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在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诉求问题,多渠道、多方面倾听和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真正让群众参与进来。要善于听取群众诉求,善于获取群众心声,学会倾听群众的“逆耳”之言,让群众在谈话间把心里所想讲出来、心中苦水倒出来,勤于用土话、农家话、大白话与群众聊天,真正了解到老百姓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用心写在纸上、装进心里。

  “问”民需,贴心交流知群众所求,用“民之所呼”走实为民服务“最佳路线图”。“四诊”里的“问”是向病人询问了解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人民是智慧的源泉、是力量的引擎。问需于民是认真了解群众真实想法和建议,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急所盼,推动决策、项目等与民意有效对接。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基层干部要从实际出发,多问问群众意见,发动引导群众,让群众成为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的传声筒,让群众当“主演”,干部当“配角”。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掌握问民策、谋发展的方法,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用心倾听群众对的呼声、心声,主动聊一聊工作中的“疑难杂症”,从群众声中找“新经验”、寻“土方法”,把政策“沉下去”、把民声“带上来”,真正把群众的“微心愿”“小建议”办成治国理政的“大工程”。

  “切”民忧,排忧解难赢群众满意,用“笃行致远”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四诊”里的“切”是号脉。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作为基层干部,要掌握“切”的技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号准群众的脉。聚焦”急难愁盼”办实事,及时、细致、周到回应群众诉求,重视群众身边的“微民生”,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头等大事来办,推动各项群众工作早落实、早见效。“切”中要害最关键、对症下药最有效,要积极从政策中寻找解决堵点的方法,从群众困惑中寻找破题政策,对直接关系群众实际利益的事情要全身心扑上去,将群众“脉象”当成自己开展工作的观察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加速去解决,针对比较突出的问题,要“实打实”“硬碰硬”地对顽症“开刀”,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民忧,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实际行动造福于民,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断把为民造福的事业向前推进,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工作业绩。
发布人:布一 发布时间:2023-4-21 14:01 收藏 阅读人次:3401

初审:霄冰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