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又见徐村:紫薇花开 富美伴来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金川街道徐村村支部书记助理 柴鑫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绣溪的奔腾从古至今不曾停歇,而这条宋诗之河滋润着浙西小城常山的每一寸土地。坐落在绣溪河畔的徐村,被誉为“千里钱塘第一村”。在古代,名士范冲、樊清在这里走出,而如今,黄荷凤院士在这成长。近年来,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徐村通过“追梦党支部引领,特色产业支撑,三产耦合创收”,迈出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促共富的坚实步伐,由山区加快发展的落后村转变为远近闻名的共富村,先后获评“全国第一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全省未来乡村”等诸多荣誉,走在了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前列。

  打造追梦党支部,党建引领,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蓄势积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徐村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把促进集体发展作为组织建设的第一要务,努力打造有梦追梦圆梦的奋斗党支部。一是创新党员责任分工体系,发现培育乡村特色增收项目。以“1+1+N”责任分工体系,组成10支攻坚队。在党支部书记的领导下,一名“两委”带领若干名党员和村民代表承包一个重点增收项目,确保每个增收项目都有责任干部、责任党员,压重担、深服务、赢支持。二是组织筑巢引能人,精心培育锻新人。紧紧围绕“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群体,通过乡情感召、政策招引等方式,吸引乡贤回乡投资200余万元;通过搭建平台、导师帮教等途径,带动多名创业青年回村发展,促进村内青春文创产业发展。三是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优化村内营商环境。以“组织链”带动“产业链”的工作机制,深化村企合作、村村协作等联结模式,为村社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与精准服务,实现村内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擦亮紫薇特色牌,产业赋能,为特色产业强村富民点燃“发展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紫薇花是徐村的特色农产品,如何让其成为支柱产业,徐村人下了这三手棋:一是挖掘特色,打造特色紫薇苗木产业。村内依托乡贤创办苗木公司,扩大种植百亩紫薇花,以树枝为瓶,树冠为景,开发紫薇花瓶、紫薇篱笆等农特产品,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相关产品远销海外,年产值近千万元。二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三联互益发展模式,扩大产业受益范围。村集体以土地入股,享有40%的收益权,扩大集体经济收入。建设徐村“紫薇共富工坊”,优先吸纳低收入困难户和未就业村民,参与苗木养护、花瓶编织等,人均增收近2万元。三是打造紫薇文化村,加快乡村文旅资源建设。通过争取政府投资、民间资本注入等方式,筹集3000余万元相继打造了紫薇花海、花园迷宫、花园凉亭、绣溪游廊、绣溪人文馆等景观节点,村居环境变美,自然生态引人入胜。

  塑造旅游金名片,三产耦合,为乡村共同富裕激活“源源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一是开发旅游资源,做强徐村文旅名片。创建徐村幸乐强村公司,重点围绕徐村文旅资源开发,实施村企联建、政企结合,先后创办“沐隅民宿”“常和民宿”“星空民宿”三家高端民宿,建成市级疗休养基地。先后举办小龙虾节、露营、团建等旅游活动,年吸引游客量20余万人次。二是紧盯年轻群体,探索“音乐节+旅游”模式。连续两届“UU音乐节”“紫薇花泼水节”“露营音乐节”等活动,植入夜市、音乐、街舞、直播、露营等潮流青年元素,带动村民增收80万元,带动全县消费500余万元。三是发展多元经济,实现村民高质量就业。充分运用音乐节的溢出效应,鼓励村民拓展经营业务,村集体提供必要物质和经营扶持,大力发展村个体经营产业,构建11家农家乐集群体;鼓励村民设摊经营,售卖农特产品、手工美食,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全村就业率达97%,被评为浙江省高质量就业村。

  浙西田野,生机正蓬勃;绣溪河畔,干劲正昂扬。未来徐村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努力绘就画里乡村最美篇章!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3-4-23 08:25 收藏 阅读人次:6354

初审:王战坤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