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江苏昆山的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清代学术的开山人物,一生著作等身。《日知录》是其代表作,萃集了亭林先生三十年的治学精华,内容深宏广博,其蕴含的“经世致用”的实用思想,“采铜于山”的治学理念影响深远。青年干部处身于历史变革的时代大潮,细嗅《日知录》的精神味道,奔赴“主题教育”之约,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总要求中涵养忠诚底色、廉洁本色、担当成色,将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创造新业绩的不竭动能,在新征程上勇建新功。
砥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在“学思想”中奔赴赤诚忠心的“主题教育之约”。《日知录·正始》中有言:“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清末民初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再次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梁启超提炼出耳熟能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名言。自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追求,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天下至德,莫大于忠”,青年干部应赓续对党绝对忠诚的基因血脉,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忧患意识,以“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赤诚之心,锤炼品格强化忠诚。无论形势如何走、环境怎么变,都不改其心、不移其智,用一生为“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做注脚。
涵养“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廉洁意识,在“强党性”中奔赴一尘不染的“主题教育之约”。《日知录·廉耻》中有言:“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知耻”是做人的底线和自我修养的起点,更是廉洁自律的原点。“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人有廉耻之心,才能恪守礼义,个人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国家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道德风尚。一段时间以来,少数年轻干部“前脚刚踏上仕途,后脚就走入歧途”,令人叹息。心中有所畏,方能至行止。青年干部要将“知耻”作为廉洁自律的基本底线,建好“防火墙”,设置“隔离带”,不因“空山不见人”而乱心智,不因花言巧语而迷失方向,淡泊名利,律己修身,让“贵廉”与“知耻”成为人生的主基调,做到“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
锤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实干精神,在“重实践”中奔赴求真务实的“主题教育之约”。《日知录》中有言:“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顾炎武扼腕叹息“清谈误国”这一千古教训,并以此文警示后人,立国兴邦须实干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巧妙化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醒世与警示国人。成功源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青年干部要充好风雨兼程、勇往直前的“满格电”,答好起而行之、坚持不懈的“实干卷”,做行动者不做清谈客,当“苦行僧”不当“泥菩萨”,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