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写道,“要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然后于研究别个地方,于明了一般情况,便都很容易了。”做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也要有“拼”的精神,多谋“有备无患”之策,多行“贴近群众”之路,多献“成果应用”之方,让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真正成为推动基层事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端正“拼”的态度,调研前多谋“有备无患”之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对广东的工作始终寄予厚望”“广东是一个窗口。到广东来看一看,了解一下党的二十大以来都有哪些新进展新气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首次赴地方考察作出的深思熟虑选择。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以一次生动而深刻的调研为全党作出表率,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用好“传家宝”、做足“基本功”。“磨刀不误砍柴工。”广大党员干部调研前务必要带着“去哪里调研?”“调研什么内容?”“调研要达到什么目的?”的问题,明确调研主题,提前掌握调研对象基本情况,关注群众所思所盼,提出有针对性、“接地气”的提纲,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忌说走就走、浮于表面,如此才能使调研有方向、有重点,才能抓住“牛鼻子”,掌握调研主动权,确保问出真情况、解决真问题。
拿出“拼”的干劲,调研时多行“贴近群众”之路。“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我们可以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我们党委、政府干什么。”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调研时,“俯不下身子”“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来去匆匆”“身入心不至”,走走“指定路线”、看看“规定动作”、听听“悦耳之词”,不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给基层带来负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为民情怀,多挤挤公交车,多坐坐小板凳,多喝喝大碗茶,多走走乡间小路、偏远小户,多听听群众的“逆耳言”、基层“杂吵音”,在面对面的近距离交流中,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真实诉求,在听实话、察实情中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同时,要多向群众寻求良策,善于问计于民,汲取基层智慧,将群众的智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求得解决问题的“真经”。
活用“拼”的巧劲,调研后多献“成果应用”之方。“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效果实不实,成果运用得好不好。我党历来注重调查研究,毛泽东、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曾亲自撰写过许多调查报告。他们调查研究的实践和成果,对于指导党和人民的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要形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小现象”发现“大道理”、“小问题”延伸“大思考”的调研报告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让调研发现的问题责任到人、倒排工期,做到件件有反馈、事事有落实。要用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真正把提出的建议、交流的措施、整改的成效从纸上搬到现实中,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推动调研成果制度性转化,使调研成果转化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转化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和政策措施,更好地指导推动中心工作,确保调查研究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