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把脉“四点”赋能高质量人才“春色满园”

黑龙江省嫩江市委组织部 杨雪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人才之难万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轻”,人才是强市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近年来,黑龙江省嫩江市始终坚持“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创新人才招引方式方法,持续抢滩布阵“广撒英雄贴”,揽“八方才俊”筑“人才高塔”,通过把脉“四点”赋能高质量人才“春色满园”,使招才引智工作在破立并举、创新探索上又迈出一大步。

  立足“着眼点”,释放红利,持续擦亮政策环境“新金字招牌”。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栖。嫩江市全方位发力“筑巢引凤”,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构筑凝聚人才的“磁力场”。适时出台“人才新政30条”,拿出“硬核”举措,展现诚意满满的“大手笔”,从补贴、保障、服务、管理等方面,出“实”招、强“实”干、重“实”效。一揽子政策举措从吸引人才的“快人一步”到礼遇人才的“超常力度”,拿出了真招、实招、硬招。在提高补贴力度方面依据人才层次及类别,制定4档补贴标准,分别给予50万元、40万元、15万元、8万元不等的购房补贴;为引进本科一批次及以上学历人才提供婚前周转房,免费入住人才公寓,切实解决人才安居之忧;在扩大受惠人才范围方面精准惠及企业,首次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引进人才纳入享受补贴范围;在增强创新创业支持方面向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发出“英雄帖”,伸出“橄榄枝”,首次提出“对科技前沿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引进人才及团队最高给予500万元资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市建设研发及成果转换基地的最高给予50万元的运行经费”,释放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烈信号,引才力度之大、决心之坚为历年空前,吹响了招才引智的“新号角”,打造人才汇聚的“强磁场”,努力推动各类人才资源加速向我市流动汇聚。

  找准“切入点”,校纳英才,精准打通高校引才“最初一公里”。高校是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嫩江市紧紧围绕服务全市发展的大局,广泛收集高校学子求职需求,关注高校学科建设动态,面向高校精准引进人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谋划“云端+线下”全方位引才矩阵。一方面精准布局,编制人才“索骥图”,整合优势招引路线“走出去”带岗带编入校。“引才专列”相继驶入黑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抢抓高校毕业生返校求职“窗口期”和春季校园招聘“黄金期”。“引才小分队”向学生“面对面”输送一大批优质岗位,为高校毕业生和市内急需紧缺专业岗位搭建对接平台,积极吹响人才“集结号”,持续为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蓄势储能。另一方面,紧盯高校人才、智力密集优势,“以网为媒”,透过屏对屏,与高校“隔空携手”,续写合作新篇章。举办“智汇‘嫩’水·不负‘江’来”首届百名“经”英工程云上推介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52所高校“云上”对接“打捆引才”,一万余名大学生在直播间密切互动,市委书记化身“带岗主播”向“云端”学子推介我市区位优势、发展前景、利好政策,彰显嫩江市招才引智的“满满诚意”。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成功引进高校毕业生183名,其中硕士研究生82名,“双一流”高校毕业生27名,不断扩充人才资源总量, 点燃人才强市“磅礴动能”,为嫩江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基石。

  抓住“根本点”,以产招才,全力构筑产才融合“共富实景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创新的引擎,产业是创新的根基。嫩江市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找准“产才”融合点,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才,让产业与人才“同频共振”,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精准分析研判县域经济及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抢抓我市着力打造全国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加工、东北地区矿产开发、“两省四市”区域商贸物流集散、全省新型清洁能源产业示范“四个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机遇,提出“以产引才、以才兴产”理念思路,引流人才“活水”。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布局,精心绘制产业“人才地图”,为产业链引才提供“精准导航”,并注重“广宣传”“多动员”,通过“云上推介会”“校园宣讲会”“双招双引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嫩江区域优势和产业发展潜力,下大气力吸引产业人才到嫩江干事创业。全年集中引进了三百余名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人才分布于现代金融、资源勘查、材料成控、能源动力、生物科技等近百个细分产业领域,服务于全市产业集群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以人才赋能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才,打通产才供需“通路”,架起人才输送“桥梁”,以人才增量推动产业现代化水平加速提升。

  认清“关键点”,柔性引才,携手共谱市校合作“发展新篇章”。嫩江市把深化市校合作作为“蹚新路、聚人才”的主引擎、主战场,前端多向发力推进市校深度对接,聚力推动产业平台和高端人才的“双向奔赴”。围绕全市总体布局,按照“借智登高”“高位嫁接”思路,分产业精准对接高校院所,借助高校人才智力科研优势,服务地方发展。与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6所高校院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人才“十大基地”,打通“产学研用”链条,深入对接合作资源,探索“离岸引才”“飞地引才”新模式。通过市校合作开展专题技术服务、联合技术攻关、协同成果转化等方式“柔性”引进高校院所行业专家人才100余名,在动植物科学、农产品深加工、种养殖业等7个领域展开合作。目前,已达成婴幼儿配方液态乳、大豆田抗性杂草防治、杂粮优质品种选育等27项合作成果,瞄准产业“卡脖子”难题,通力合作突破技术瓶颈近10项。今年,将以“十大基地”建设为载体,按照“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理念延伸“合作触角”,与高校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层次、领域,探索共建省级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择机共建科技研发基地和科研成果转换基地,在事关全局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破题做功”,努力形成一批重大合作成果,让科学技术人才“关键变量”,助推产业发展提升“质量”,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靶向支撑。
发布人:一只小羊 发布时间:2023-4-26 09:33 收藏 阅读人次:4016

初审:杨南方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