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神》中有一句台词:“根本就没有什么食神,或者说人人都是食神……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乡村发展亦是如此,惟有捧出一颗炙热的初心,才能烹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五味”,让村民尽享“食”惠。
产业发展如推石上坡,不能不尽心奋力。乡村在产业经济发展方面是“差等生”“后发者”,由于缺乏经验和相关知识,有时踏遍坎坷也不得其法。这时决不可自怨自艾、气馁放弃,而是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见招拆招。一方水土养一方“农产品”,农业大类种类多、品类丰富,几乎每个地区都能找到适宜本地发展条件的特色产业。要更加勤于“拈土问料”,加强农技专业知识学习,广伸“触角”争取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找到最适合本地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的“独树”,寻求差异化竞争踏出“蹊径”,从而烹出乡村产业兴旺的“香味”。
生态宜居如大池捞藻,不能不精心细描。生态宜居既包括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也包括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是秀美田园风光的“轮廓起稿”。美景如作画,下笔有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依着已有的画面布局添彩上色、勾勒细节、完善图景,才能绘出一幅上好丹青。要“胸有成竹”,在推进工作前先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料”“心中有画”,把实施当作是泼墨心中景色的尝试,“先胜而后求战”。像大池捞藻一样,精心处理好每一处的细节,在细节处见真章,把生态宜居和美丽乡村的精妙藏在“自然的转角”,烹好乡村生态宜居的“美味”。
乡风文明如擦窗挂帘,不能不用心引导。景美人更美,方是理想中的乡村大美。在抓好产业发展,做好“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的物质保障,和推动环境整治,以良好干净的氛围“日夜冲刷”“洗涤心灵”的基础上,也需要打好乡风文明主动仗,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工作向深向实。“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抓好支部的自身建设,以党员先锋的模范作用,示范带动更多村民知荣辱、讲礼仪。持续推动村规民约与时俱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引导村民逐步摆脱陋习,适应文明新风。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过擦窗挂帘,让乡风文明在村民心中多些“回味”。
治理有效如砌渠引水,不能不上心谋划。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拼图,只有把基层治理体系的“渠”修成建好,纷杂的基层事务才能处理得如渠中流水顺畅无碍。要进一步创新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简化为民服务接待流程,完善办事人员信息、规章制度、办事流程上墙,落实首问负责,配置便民小册子和讲解人员,并逐步构建民议民商的基层自治格局。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加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完善投诉、举报、信访等功能模块,对标先进,上心谋划,砌好为民服务、治理有效的“支部红旗渠”,烹好治理有效不断创新的“鲜味”。
生活富裕如稻米归仓,不能不一心为民。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亿万的农村百姓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恰如万顷田亩的饱满稻穗必要归仓,才能拥有下一季的丰收。要围绕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扶持引导,依托村集体经济高速发展释放更多红利,带动配套产业新设提升,广泛吸纳农村中低收入群体,为其勤劳致富提供平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把发展的成果与人民共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和安全感能得到切实提升,烹出幸福乡村的“甜味”,筑牢红色江山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