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文汇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switch_blind!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首页
党建
组工
榜样
服务
互动
课堂
专题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基层故事
驻村故事:问“渠”那得清如许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崇兴镇人民政府 李梦欣
共产党员网来稿
分享
打印
纠错
请先登录
x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0年10月,我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来到乡镇工作。自此,我担任中渠村村主任助理,开启了一段宝贵的学思践悟之旅。
乡村让我收获“信念感”,实现从“愣头青”到“驻村干部”的心态转变。
大学时,我就读于法学院,毕业后同学们大多从事法务、法学研究工作,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大放异彩。当我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来到离家百公里的乡镇时,面对不熟悉的方言、陌生的农村工作,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工作伊始,安排给我的大多数是邻里矛盾调解、填写各类表册、入户志愿服务等基础性的工作,从中很难得到正向反馈。但是当我放下架子、融入村上的各项事务,在每一次的党日活动、志愿服务、疫情防控中,在村书记带领全村干部争项目、学技术,发展特色设施农业的过程中,在村经济合作社购置农机、开展农业托管服务,切实为老百姓解决困难、降低农业种植成本时,我直观的感受到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农村党员的信念感和使命感、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愈发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乡村正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艰苦奋斗、添砖加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去年11月,经过党组织的培养考察、审查讨论,我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
乡村让我尝得“读书味”,实现从“门外汉”到“多面手”的角色转变。
初到农村,村干部、老百姓常常会因为我是个“大学生”高看一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被巨大的本领恐慌笼罩了,之前积累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统统派不上用场,各类政策知识极为生疏、思维模式还是不接地气。到村之初,村书记安排我撰写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方案,青贮玉米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每亩大致的产量,这些都成为了困扰我的大难题。我开始主动阅读镇上订购的各类党报党刊,向村干部、村民、镇财经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的同事请教交流,有意识地在知网检索乡村治理有关论文,发现有不懂的知识立即发问。广阔的农村为我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蕴含着无数等待挖掘、深入钻研的知识领域。在田间地头里,我像一块海绵,努力的吸收、了解各类知识,锻炼自己开展调查研究、群众工作的能力,努力修炼内功、向下扎根。
乡村让我浸润“泥土香”,实现从“外来客”到“本村人”的意识转变。
经常有人问我选择选调生这条道路有没有后悔,这三年宝贵的基层经历足以让我斩钉截铁地回答:“从未后悔自己作出的选择。”驻村的两年,我真正沉浸其中,开展村情调研,随村干部入户走访困难党员群众、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地震危房摸排、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各项重点工作,参与国家政策在基层落实的每一个环节,见证了乡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在一个寒冷的凌晨,我换好防护服为村民采集核酸,村民姐姐说“很冷吧,给你一个热水袋”;重阳节,我和村干部一同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党员过生日,他真切的笑容让我感到幸福;全村干部、队长加班加点、披星戴月,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景观设施,全力打造“饶有兴渠”生活圈,团结奋斗的氛围让我也充满了“正能量”。不知什么时候起,我真正融入了这个大集体,中渠村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它源源不断地为我输送“向上”力量,激励我努力拼搏、为民办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唯有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份工作、用心用情对待每一位群众,才能在驻村钟经历挖掘出“宝藏”、积蓄力量。今后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蓬勃的热情,迎接下一段新的“人生之旅”。
发布人:
粼溪淙淙
发布时间:2023-4-30 21:08
赞
1
收藏
阅读人次:6097
初审:汪青雷
编辑:马小哈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
请先登录
x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有奖调查
使用说明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