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象牙塔无缝衔接考入单位,我已经担任安徽省亳州市薛庙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半年有余。半年时间弹指一挥,庆幸的是岁月有痕,伴随着薛庙村的朝阳和晚霞,我也在皖北水乡的浸润中悄然成长。
不识乡村几条路 不知良田多少亩
“这片民房是咱们村的吗?”“大坝上的这些田是咱们村的吗?”“啊?这块塘也是咱们村的呀?”刚来薛庙村时一边像个“好奇宝宝”对有关村情的事都想知道,另一边复杂的村庄结构也常使我头疼不已。平原地区的路四通八达,几位村干部虽带我走过几遍,但面对着下辖17个自然庄的大村,仍觉得有些为难。一次随着驻村工作队队长下村走访脱贫户,复杂的路网令我找不着北,不由得问了句:“您不是本村人,也没比我早来多久,如何记得这些人家是怎么走的?”“多走多记。”他随口说道。在心生敬意的同时我也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村里的“活地图”。在随后的日子里,上门收养老保险我跟着,脱贫检查我跟着,冬防巡逻我在,禁燃禁放我也在……一次次的走访让我深刻地明白,双脚丈量的每一寸土地,用汗水记录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开展群众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而这也是我驻村过程中必须认识的“一条路”。
在焦虑中求突破 在“拉呱”里练本领
来薛庙村不过半年多,时间很短,短到俯仰之间即是半载春秋;时间很长,长到足以让我收起初到时的无处安放。回想当初第一次踏足这片土地,有作为异乡人的不安,有对于未知的迷茫,更多的是一个“三门干部”的本领恐慌。驻村的夜晚宁静而悠长,无数的疑问在无数个辗转难眠的深夜里涌现,我能做什么?我会做什么?我好像不如这些村干部会做工作,那我来这儿意义何在?……同样驻村的第一书记看出了我的焦虑:“你是基层新鲜的血液,自有你的价值所在,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会干事的方法,了解地方的人和事,做好基层工作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如何干事?如何了解?“拉呱”!在当地方言中意为闲聊。与村民们看似不经意的聊天却蕴含“信任”这一着基层干事的“大门道”,我也在与村民、村干部、老党员的“拉呱”声中,交到了基层朋友,掌握了一手信息,了解了真实数据,锤炼了干事本领。
脑中想不如实际干 爱群众还需懂群众
“虾稻共作、莲渔共养、水农共融、农旅共振”,薛庙村产业已成型,初显农富民强的兴旺景象。当初被分配到这个村子,看到成熟的产业模式,也曾暗自庆幸锦上添花比雪中送炭之易,殊不知变革出新才更需真本领。以村里的莲藕为例,每每看到农户在深冬顶着严寒下到水田里起藕的场景,伤感的情愫便油然而生。曾提议用机器来采收,既提高效率又节省人力,一大叔不置可否,给我拿来了一套胶皮裤,让我穿上下水尝试藕是怎么起上来的。只一次我便明白,目前机器还无法在保证莲藕完整的情况下将其从泥土中起出、收集,我想得太简单了!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在脑袋中凭空想象远没有亲自去瞧一瞧、干一干来得靠谱,同时,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才是我们应做之事,既然目前无法完全解放农民们的双手,那就从点滴小事上去爱护帮助他们,助农排忧解难,做好帮扶讲解,让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暖风”吹进家家户户。
基层路长情更长,他乡早已成故乡。冬去夏至,对薛庙早已比故乡更为熟悉,更加明白“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乡村也是大舞台,基层也可干事业,成长的道路,远不止于此,我与皖北水乡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