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基层宣讲不妨多些氤氲“烟火气”

河北省定州市委组织部 郝天林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而基层宣讲作为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寻常百姓家”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既要坚持宣讲“不走样”,也要饱含“烟火气”,让宣讲内容“活起来”、宣讲方式“多起来”、宣讲效果“强起来”,真正让群众“听得懂”“有兴趣”“用得上”,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建强队伍,不搞“一头热”,群众在哪里就去哪里讲。群众在哪里,宣讲队伍就要跟进到哪里。基层宣讲的对象是群众,想要做好宣讲工作,宣讲队伍必须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这就对宣讲队伍提出更高要求。在组建宣讲队伍时,要充分考虑地域特点、人文风俗等,既要从教授专家、机关干部等群体中选取“正规军”,也要从退休干部、身边好人、草根名嘴中招募“游击队”,把分散在各个领域的各类宣讲能手选拔出来,走进群众当中去,多用鲜活生动的案例说道理,让理论“贴下去”“沉到底”,让群众“身临其境”参与到宣讲当中,从而激活“神经末梢”,把党的创新理论源源不断地送到群众心坎上。

  精准分类,不搞“一勺烩”,群众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宣讲工作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多从群众的“角度”出发,要主动走近群众、贴近群众、熟悉群众,根据不同群体的文化水平、年龄差异、从事行业等进行精准分类,通过不同的语言内容和表达方式对不同群体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宣讲,要针对不同群体心中的“问号”“疑团”予以答疑解惑,多用带着热乎气的“乡言土语”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展现出来,从而让党的创新理论更有感染力、凝聚力。试想一下,如果不加区分“大水漫灌”,势必会导致群众“听不懂、不愿听”,在宣讲效果上也会大打折扣。

  灵活方式,不搞“一个味”,群众爱看什么就讲什么。基层宣讲也要讲求因地制宜,既要有“规定动作”也要有“自选动作”,要不断丰富宣讲形式,把“大众菜谱”制作成适合不同人群的“特色佳肴”,结合当地文化、旅游等资源开展实景场地宣讲,把“高大上”的理论融入到群众喜欢看、听得懂、记得住的艺术表演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基层宣讲“燃”起来“潮”起来。同时,也要注重把基层宣讲搬到“云端”“线上”,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平台,通过微视频、动漫、短视频、公益广告等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联网上线”,切实增强基层群众沉浸式体验感,真正让“云上”宣讲实现“全时空陪伴”。

  紧盯需求,不搞“一通秀”,群众关心什么就讲什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展宣讲前不妨先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不同群体的不同诉求,在群众的普遍“关切点”上下足功夫,把问题摸准,把原因讲透,同时在开展基层宣讲时要紧紧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积极为群众“指路子”“解扣子”,给出既有针对性又具有说服力的回应,真正让基层宣讲满足群众实际需求,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从而激发群众的情感共鸣,动员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否则,如果在基层宣讲时搞“花架子”“一阵风”,最终也只能换来群众的抵触和反感,落入“为宣讲而宣讲”的形式主义“窠臼”。
发布人:百舸争流 发布时间:2023-5-12 11:55 收藏 阅读人次:2561

初审:沈佳宜 编辑:礼嘉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