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推行“发现问题、找准症结、整改落实”闭环模式,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确保调查研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从而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以“发现问题”为出发点,在“身入基层、俯身躬行”中掌握民情民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环节。调研者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了解到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让调查研究取得真经、修得正果。然而,当下部分调研往往存在“客随主便”跟着“剧本”走“规定路线”的现象,导致既看不到问题,也听不到实话。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提振“眼睛向下”“身体向下”的干事状态,坚决杜绝“橱窗展板看一看,去到现场站一站,基层干部谈一谈,报纸新闻刊一刊”等作秀式调研,确保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充分掌握调查研究的主动权,多走“自选路线”、多找“盲点盲区”,通过“定点+随机”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全面准确掌握基层一线真实情况。
以“找准症结”为关键点,在“心至群众、层层深入”中看清事物本质。调查研究既是有效的工作方法,又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对群众怀揣“枝叶关情”的真挚感情,把群众当亲人,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意见,才能听到人民群众最真实的声音,摸清问题的症结所在。然而,有些党员干部在调研中如同“去度假”“看洋景”,认为同群众“打照面”“拍拍照”就完成工作了,结果让群众成了“门外客”。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真心换真心,敞开心扉让群众讲出心里话,观察群众“表情包”,揣摩群众“话外音”,从中听出难言之隐、话中之味,从而全面捕捉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要聚焦民生“痛点”、治理“难点”、政策“堵点”,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找准问题症结,从而让调查研究成为群众反映问题的“发声筒”。
以“整改落实”为落脚点,在“力行使命、实干笃行”中推动调研闭环。调研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研成果的运用,能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决不能“一调了之、一研了之”,让调查研究陷入“纸上谈兵”走过场的尴尬境地。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结合基层实际情况,针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制定解决方案,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态度做到立即整改、逐一销号,真正让调研成果反馈好、转化好、运用好,确保调研工作在基层落实,调研成效在基层显现。各级党组织要完善考核督查机制,做好后续跟进和监督工作,通过群众反馈、干部汇报等方式方法,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确保将调研整改落在实处,真正实现通过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