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靶向”开局、“脚步向下”入局,“一抓到底”布局,让调查研究“调”出“滋味”。
“问题靶向”开局,确保“第一手资料”有“真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谈调查研究》中指出,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开展调研要奔着问题去、带着目的去,做足事前“功夫”,坚持思考在前、谋划在先,明确为谁调研、为何调研、如何调研,把问题的“靶标”立起来,针对不同的地区和情况分类施策,让调研工作“有的放矢”,坚决杜绝“一套方案用到底”。要聚焦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心大局,把群众关心的“焦点”、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调研的选题,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多一些“突然袭击”,少一些“指定路线”,原汁原味听实话、原原本本察实情,切实把情况摸准、摸透,让“第一手资料”保持“真味”。
“脚步向下”入局,走好群众路线有“情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才能知群众之所急、知群众之所盼,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大院、走出高楼,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到大街小巷串一串,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用群众熟悉的“土方言”“大白话”摆一摆、聊一聊,在“家长里短”中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引导群众真讲问题、讲真问题,切忌将层层调研变为“层层要材料”。要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向群众“取真经”,汲取人民群众的巨大智慧和力量,将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让为民所谋和群众需求“同频共振”,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一抓到底”布局,做好“后半篇文章”有“余味”。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而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不能是一阵“风”,兴师动众来、稀里糊涂走,必须杜绝“一调了之、久而放之”的“烂尾楼”式调研,要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坚持边调研边总结,边调研边整改,将调查收集的材料和数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深度研判和思考,及时形成调研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决策部署。要建立定期联系回访机制,对调研课题的新情况、问题解决的成效进行“回头看”,因时因势因需分析情况、调整对策,切实将调查研究的“问题清单”变成群众的“幸福账单”,防止调查研究流于形式、走了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