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务论谈

“四种课堂”破解流动党员教育“四不难题”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选调生 查逸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要想写好流动党员教育这篇“命题作文”,就要找准创新管理的切入点、施力点,打造“四种课堂”,破解流动党员“四不难题”,锻造出高素质党员队伍。

  整合力量,打造“驻外课堂”,破解教育“送不到”的难题。“隔山隔水不隔乡,离乡离土不离党”,流动党员长期“漂泊在外”,面临语言关、融入关、民俗关等客观困难,极易失去归属感、价值感和荣誉感,导致思想的滑坡和意志的衰退。正所谓,“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各地基层党组织应主动作为,按照“党员流向哪里、集中在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在哪里”的原则,在重要区域、重点领域、关键企业建立流动党支部,安排专人负责,将流动党员集中起来,确保“流而有家”,并及时与当地社区、高校、革命纪念馆等机构取得沟通合作,运用当地组织和教育资源,有序开展党史学习、组织生活会、党日活动等党内活动,增强组织生活活力和效果,让党员无论在何地都能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创新载体,打造“云端课堂”,破解教育“够不着”的难题。“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时代在发展,教育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学习时间和地点难固定,而且有着十分激烈的“工学矛盾”,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党组织活动方式,树立创新与服务两大理念,做到“云端上安家,咫尺换天涯”。基层党组织要运用“互联网+党建”思维,开通线上“学习园地”,依托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先锋网等平台,开展“指尖课程”,及时推送微党课、微故事、微分享等系列活动,常态化发挥电教远教优势,利用“三微一端”平台,帮助流动党员穿越时空、跨越地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线上研讨活动,确保教育不跑偏、不脱节、不断档,实现党员“流而有学”。

  紧抓机遇,打造“假日课堂”,破解教育“跟不上”的难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节假日是党员教育的“黄金期”,是思想提质升级的“关键期”,必须抓住这个机遇期给流动党员集中“补课”。基层党组织要当好流动党员的“娘家人”,定期与流动党员沟通交流,了解其轨迹动态和思想情况,提前制定详实的学习计划、活动计划、实践方案,在清明节和春节等集中返乡时间,开设“假期班”,开展交流会,提供“充电式教育”,对返乡流动党员理想信念、大政方针、法律法规、村规民约进行培训。同时可以举办主题党课,通过寻红色足迹,聆听红色故事,瞻仰烈士纪念碑、追忆烈士丰功伟绩,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经历、重问入党初心等形式,赓续红色血脉,号召流动党员坚守入党初心,助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学践结合,打造“实践课堂”,破解教育“看不见”的难题。“在党旗下流动、在流动中生辉”,流动党员见多识广、思维活跃、信息灵通,是流动的“资源”,要想方设法牵线搭桥,引导流动党员发挥“头雁效应”,为“反哺家乡、回报桑梓”发光发热。因此,基层党组织要鼓励流动党员参与乡村建设,将“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家乡献计谋”实践活动,作为每月主题党日的规定动作,梳理出相应的“问题清单”和“任务清单”,引导流动党员主动认领、积极参与、建言献策,激发流动党员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家乡民生公益事业、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和基层治理增添“智慧因子”。搭建好引“流”回巢平台,大力实施“能人回归”“金凤还巢”工程,支持流动党员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回乡创业,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发布人:麦芒 发布时间:2023-5-17 10:09 收藏 阅读人次:6810

初审:沈佳宜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