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五月麦初黄,农民殷勤进上方。小满将至,麦粒将满;驻村半载,茁壮成长。向着窗外望去,麦田已是一片金黄,和煦的轻风夹杂着阵阵麦香,隐隐露出丰收的模样。“麦老师”作为我驻村生涯的第一位老师,感恩一直陪伴我成长。
第一堂课——俯下身子,体会“树叶不落地不冻,有籽只管往地里送”的勤学之责。秋分时节,气温骤降,一颗颗小麦种子被播进土中,小麦们要想顺利越冬,就必须经受酷寒严冬的考验,学会抢抓时间,奋力扎根。人的成长也是如此,去年11月,驻村工作让我来到基层一线,初到村时,我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面对一碧万顷的小麦,竟在村两委会上语出惊人,作出“将田间‘野草’除之而后快”的尴尬发言,引得众人哄堂大笑,如此“糗事”使我顿感手足无措。面对本领恐慌,“俯下身子”是青年干部驻村的第一课,在干事创业的火红岁月,我们要主动扛下习总书记赋予年轻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自觉锤炼理想信念,夯实基层工作本领,踏实肯干,敢闯敢为,主动拜经验丰富的村干部为师,抛弃“高学历”枷锁,走出“舒适圈”,走进田间地头,拜农民为师,积极学习各类农业“常识”,用脚步丈量农村大地,深深扎根基层“土壤”。我们只有学到“真本领”,练就“真功夫”,才算迈出驻村工作的第一步。
第二堂课——自找苦吃,体会“春分春分,麦苗起身”的历练之要。春分过后,由于天气变化频繁,好不容易减去的衣物又不得不拾了起来,我来到麦田,发现相比于初见时,小麦们已长到了膝盖高。我想,正是由于积蓄整个冬天的力量于初春迸发,才帮助他们冲破了“倒春寒”与“连夜雨”的重重阻碍。于青年干部而言,我们正处于人生的拔节期,基层是最佳的历练课堂,要主动接受风吹雨淋,搏击惊涛骇浪,到乡村振兴、信访维稳、党建宣传等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强筋骨。故而我们需涵养自觉向下扎根的定力,拒绝把基层当“跳板”,摒弃“镀金”思想,克服“遇事不敢接”的畏难情绪,以担当作为的“宽肩膀”,扛起干事创业的“硬担子”,拿出“文交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勇气,做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基层骨干。
第三堂课——不忘初心,体会“麦收看三宝,头多、穗大、粒饱”的为民之情。当小麦的生命走到尽头,农民们用“三宝”来检验收成时,我不禁想,群众是用什么样的标准来检验干部的工作成果呢?其实,干部的工作,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基层问题虽然纷繁芜杂,但桩桩件件关系民生。给群众“一滴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我们想要在风险挑战面前立稳脚跟、取得主动,就必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注重打造多维能力,争做基层工作的“多面手”,此谓“一宝”;厚植为民情怀,走好群众路线,以“人民有所呼,我必有所应”的态度,多听听“家长里短”、多问问“急难愁盼”,做到“昼无为、夜难寐”服务人民所需,此谓“二宝”;我们在“驻村”的同时更要“助村”,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实时掌握的方针政策,针对所在村实际发展情况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为发展想路子、谋点子,当好群众的领路人,此谓“三宝”。唯有如此,我们才是群众心头的“好收成”。
小麦无言,匠心不负。“麦老师”的生命终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待到下个秋天,我们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