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只有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努力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才能让土地用起来、活起来,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把好“培育关”,激发乡土人才动力。乡土人才作为农村重要的人才资源,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只有强化乡土人才培育成长,才能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方式,积极选派致富带头人、种植养殖大户等外出培训,通过实地观摩、听取介绍、互动交流等方式,让乡土人才走出去“充电蓄能”,提升水平。另一方面,注重借智发展和技术引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到田间地头授课,畅通乡土人才交流、学习渠道,强化“土专家”“田秀才”等乡村工匠的挖掘和培养,培育一批能够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把好“服务关”,激发乡土人才活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需政策先行。要出台更多乡村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措施,营造有序流动、开放创新的服务环境,形成创新创业和要素汇聚的强大吸引力和集聚力。从改善人才生活条件到购房补贴,从医疗卫生保障到子女入学、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突出对特定需求人才的政策倾斜,要用真情实意和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围绕乡村产业发展,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培育乡村产业孵化中心、人才驿站,加大创新创业及成果转化、农技推广的支持力度。同时,推进农村实用型人才的评选,选树一批在乡村一线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代表进行表彰,激发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
把好“减负关”,激发乡土人才潜力。人才潜力的发挥,需要为乡土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人才自身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只有减少乡土人才的工作干扰,为人才“减负”,才能充分激发乡土人才的干事创业热情,进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一方面,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原则,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使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在自己岗位上“脱颖出圈”,形成“人人尽展其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厘清村(社区)职责工作清单,减少擅自变更工作事项、扩大工作内容,或将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直接转嫁给村(社区)的现象,让乡土人才、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放开手脚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