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在“基层大学”重读一次“研究生”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选调生 杨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调查研究”“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调研”。

  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杜集区成为了一名选调生“村官”。如今,基层一线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党员干部越来越多。基层是最好的大学,我们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听民声、聚民意、映民情的有效途径,在“基层大学”重读一次“研究生”,“研”实情、“究”原因、“生”对策,用智慧和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踏破“鞋底子”,敏于发现问题,“研”实情。“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重视调查研究和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学习《寻乌调查》《兴国调查》《之江新语》等著作,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对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式等都提前做好谋划,结合实际来确定调研方案。国情民意在哪里,调查研究就在哪里,但部分党员干部为了调研而调研。我们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到基层一线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力戒“走马观花式”“蜻蜓点水式”等形式主义调研,真正把群众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的经验总结出来。

  打开“话匣子”,善于分析问题,“究”原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我们党员干部不能习惯于从政策堆里“筛”问题、文件堆里“挖”问题、领导口中“理”问题、联系上级“摸”问题,要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学会深入基层“捞”问题,掌握规律“抓”问题,情况反馈“提”问题,沟通外界“求”问题,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多跟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主动拜人民为师,善于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不懂时多问“为什么”,充分发挥调查研究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作用,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用活“脑瓜子”,勇于解决问题,“生”对策。“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们党员干部要坚持系统观念,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为导向,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下足“绣花功”,将调研报告写出“深度”,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一端是群众“盼的事”,一端是干部“干的事”。我们不能只“调”不“研”、只“研”不“究”,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特长,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结论深刻化,促进调研成果转化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方案,为高质量发展建真言、献好策、出实招,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发布人:风中追风 发布时间:2023-5-24 08:47 收藏 阅读人次:2997

初审:吴晓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