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刚进入机关半年的我,作为选调生被派往远离市区的山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坐着公务用车驶向村庄时,憧憬而又惶恐。憧憬于能真正走向农村,走到群众身边,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大展拳脚;惶恐于刚出“象牙塔”便走进“机关门”的自己,从未真正接触过农村工作,担心难以胜任这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四个月的时光匆匆而过,心中早已没有了刚入村的那份惶恐,有的是对乡村工作的深刻感悟。
既要耐得住“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又要享受“辛苦是三农”的忙碌。“汽车从省道拐入山间小道已经半个小时了,怎么还没到?”偏僻是这个小山村给我的第一印象。此外,稀少的年轻人和匮乏的娱乐方式,加剧了我在山村的“清冷感”。耐得住这样的“清冷”,化其为“静下来”的力量,是驻村必经的转变之路。要在“清冷”的环境中,静下来阅读,“衣带渐宽”也“终不悔”;静下来深思,结合实践“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在“灯火阑珊处”领悟乡村工作真谛。山村中的清冷与忙碌是并存的,山村的生活很清冷,工作却异常忙碌。忙碌于了解农民,忙碌于发展农业,忙碌于美化农村。享受忙碌也成了顺利开展工作的必备能力,要在忙碌中切实了解村民的急难愁盼,在忙碌中学习借鉴其他村庄良好的农业发展思路,在忙碌中争取契合本村特点的优秀农村项目。
既要身接“下五洋捉鳖”的地气,又要胸怀“上九天揽月”的志气。乡村工作与民生紧密相关,没有那么“高精尖”,但有很多细如尘埃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广接“地气”。要依靠脚步丈量土地,熟悉村情村貌,熟练完成全村自建房排查工作;要走进田间地头,参与农田耕种,在农忙时节为农户提供帮助;要学会村言民语,了解村情民意,切实推动党的政策落地见效。注重脚下的芬芳泥土,也不能忽视满天的耀眼繁星。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小山村里,既重视村里的民生小事,又关注世界大势,七年时光涵养了深厚的赤子情怀,锻造出大格局、大气概、大本领。作为新时代的选调生,不能将目光完全局限于村庄的一草一木、家长里短,要有“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凌云志气,不断开阔眼界、拓展思维,通过书籍、网络等媒介,了解世界局势变化,学习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争做引领时代发展的“弄潮儿”。
既要建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深厚情谊,又要谱写“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律己画像。毛主席曾用种子和土地来形象比喻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作为一名深入乡村一线的选调生,要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不断向群众学习劳作技巧、生活技能,建立与群众的深厚情谊。同时,在积极融入群众时要严于律己,不将融入群众异化为“和光同尘”,要自觉抵御来自各方面的风险诱惑,在乡村振兴一线上坚守廉洁底线,坚决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坚持以党的后备力量这一定位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从而在强国复兴的伟业中,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建功立业。组织对青年选调生给予极大的关怀与照顾,我们定将不负组织,积极施展才华,发挥才智,以汗水为肥,浇灌“三农”之苗,以青春之我,建功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