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原文: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来源出处: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
学习笔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各级组织部门应当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系统布局关键创新资源,发挥党管人才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擘画产才融合蓝图“新”色。
政策支持,“平台+服务”同力协契,擘画产才融合“新天地”。“守国在政,行政在人”。产才融合既需要企业自身的埋头苦干,更少不了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有效扶持。“教人须是以身率先”。要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对每一个产业的目标、定位、布局、保障同步嵌入人才工作,做到产业规划与人才规划协同做、产业资金与人才资金协同投、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协同推,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使人以心,应言以行”。要立足工作职责,搭建对接平台,支持产才融合,积极推动科技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开展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持续主办或联办各类产学研对接行动,组织企业参加上级产学研活动。“为政,通下情为急”。要深入科技企业开展走访调研,面向全市企业征集技术难题,把握企业技术需求状况,深入推进专家、高校服务企业发展,增强校企合作针对性,也可依托“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等行动解决企业难题。“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工信科技等职能部门要指导、推进产才融合项目的研究设计,用组织职能促成企业与高校院所紧密合作,用管理职能通过线上线下平台持续跟进了解对接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用监督职能进行适当干预,引导企业和高校院所规范实施产学研项目,减少产才融合过程中的机会主义和不道德行为,保障项目实施的方向和社会引导示范作用。
校企合作,“专业+产业”合力共为,擘画多方共赢“新平台”。“教道所施,贵在变通”。新形势下,高校院所已经从传统产才融合中的人才库、知识库演变为技术支持方、人才培养方和项目合作方乃至创新策源地,角色的演变对高校院所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坚持产业与专业融合发展,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让科技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等技能培养过程,使学生专业适销对路,让就业岗位与个人发展彼此成就。要鼓励教学与研发互促共进,探索“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建设企业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等,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创共育研发成果。要加强培养与就业联动推进,对标企业高技能需求,强化“订单式”培养,推广生产实操性项目教学、实践性案例教学、岗位性情景教学等新型企业化教学方法,使职业教育真正发挥出“扬长教育”的特性。
选才促产,“人才+产业”勠力同心,擘画产业发展“新活力”。“人才聚则产业兴”。产才融合归根结底是依托“双招双引”工作机制,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使一批懂项目、懂管理、懂技术、懂经营的领军型人才在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上攻关突破,这对人才的引育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善于柔性引才,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积极探索“双聘制”引进高层次人才到高校、企业工作,发挥好人才政策杠杆作用,为柔性引才用才松绑解绊,破解人才想来不敢来、愿来不能来、到来干不来等问题,以“借脑用智”化解“嗷嗷待哺”的人才之渴。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选派本地人才到名校名企、大院大所跟班培训学习,近距离感受创新氛围,学习创新规律,不断提升工作专注力、产业感知力、政策应用力和难题破解力,同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迅速进入三个“角色”,当好“宣传员”“播种家”“牵线人”,协调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促进产才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