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组织工作

破界 破墙 破圈 以实干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上海市闵行区委组织部 马依洁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要紧紧围绕其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汇各方之智、推创新之举、补发展之短、扬乡村之长,以狠抓落实的有力行动奏响实干最强音。

  破界:突破治理边界,融合各方力量。实现乡村振兴,绝不只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功夫更在乡村外,需要最大限度地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性挖掘发展潜能并形成新发展动能,促使乡村的功能逐渐由传统的空间功能和农业生产功能向自然、文化、经济、社会、治理等多功能转变,进一步凸显农业农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突出质量强农,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大力发展优势种养业和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为了人、依靠人、滋养人、凝聚人”的目标,整合多元主体、平台和资源,汇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融合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打造成集党建引领、旅游观光、休闲农业、文化生态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网格化+民房租赁管理”模式,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在农民集中居住地探索“红色物业”管理,形成村民自治、第三方管理等模式,打造与新时代新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模板;依托归园局田园综合体,推进文旅、康养产业,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破墙:打通墙内墙外,注入无限动能。人才是乡村的稀缺资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既要选育好农村干部、群众骨干等服务型人才,也要引进生产经营、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农业科技等专业型人才,做大底盘。打好“乡情牌”和“乡愁牌”,把招才引智和培育本土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输血”与“造血”并重,让各类人才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乡村作为超大城市稀缺资源,更是我们的根脉所系、情感所向、乡愁所依,要引导本土人才依托自身所知、所专、所长,把脑中的智慧、心中的理念、手中的资源实践于乡村振兴事业,为脚下这片热土注入无限动能。拿出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聚才的良方,选好人才、育好人才、用好人才,使乡村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

  破圈:推广经验做法,盆景转变风景。为国者,以富民为本。面对着城乡发展中的失衡和矛盾,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必须推动城市反哺农村,形成广泛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将城市治理的先进经验有机转化为乡村治理的典型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培育、选树、宣传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放大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让点上的“盆景”变成面上的“风景”。通过建立“名誉村主任”制度,借外脑为乡村治理添动力;探索“支部建在农产品产业链上”的模式,盘活“沉睡”资源,提升“造血”功能;开展村村联建共建,采用集约开放增量的方式,形成发展新模式;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加强对“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本土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

  新时代,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乡村振兴,既要记得住乡愁,也要看得见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发布人:马马马 发布时间:2023-5-25 14:28 收藏 阅读人次:4463

初审:安可欣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