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提及公职工作,好像就离不开写文章三个字。政策传达、工作汇报、经验总结,桩桩件件都需要上传下达的一页页文书。2021年8月,我离开校园、到村开展工作。入职前,写科研论文;入职后,写公文材料。我也时常在乡间的星空下问自己,怎么把文章写好,笔耕不辍、不敢懈怠。写至今日,尚不敢说有什么经验心得,但也略有一点思考。私以为文章写作,当做到言之三有。
立意上言之有的。任何一篇材料的产出,都有明确的目的。在写作的过程中,则必须紧紧扭住这个目的,围绕目的准确地进行表述。毛主席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提出了公文的三种性质,第一条便是准确性。坊间有言,天下文章一大抄。不可否认,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但单纯的拼凑、裁缝,只会让文章词不达意、上下脱节。如何有的放矢,又如何准确表述,关键就在于要深刻把握住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有在动笔前明白文章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才能写得精准、谈得贴切。即使是去吸收学习他人之经验,也不至于产出一篇并无实际含义的文章。
内容上言之有物。模仿只是写作的起步,一篇个人署名的文章,就应当有独属于个人的思考,才能达到文以载道的效果。而这个思考,便是个人从工作实际中认知、提炼而来的新的观点和干的内容,即文章写作最为重要的“言之有物”。毛主席曾指出自己对文章写作的要求:“使人看了感觉解决问题,百倍信心,千钧干劲,行动起来。”如何达到这个效果?便是要去谈些切实的东西。这个切实的“物”可以是工作经验,也可以是个人感悟,但关键是要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体现个人鲜明的观点,不是含含糊糊,不是模棱两可,不是不知所云,更不是不明觉厉。
行文上言之有要。如何把思想用最有效的方式展现给读者,让读者恍然大悟、深感认同?关键在于行文简练。笔者认为,动笔之前,需先梳理逻辑、搭好框架。再以直白的文字,简明扼要地表述观点。大体完成后,还需配合案例、稍加修饰,让文章读起来更生动、更易产生共鸣。最后,不可忘记的是要加以打磨,给文章以时间,过些时日再回顾,便会觉得有不少可再精进之处。毛主席历来提倡写文章要短、要精:“报告文字每次一千字左右为限,除特殊情况外,至多不要超过两千字。”如此来看,本篇也已接近千字,多是个人思考,直抒胸臆,便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