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参加了文章写作培训会,会上优秀的前辈与我们分享了写文章的心得体会。会后的我收获颇丰,感触良多,回顾自己写文章的半年以来,一直处于懵懂迷茫的状态,没有掌握写好文章的方式方法。“见贤思齐焉”,我结合会上前辈们写文章的经验,反思了自己之前的写作方式,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一是态度不端正,没有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写出的文章没有感情;二是方法不正确,文章写作的前期不会结合时事热点,后期不加审视修改;三是积累不够多,所谈论的问题不够深刻,语言上没有素材积累。所以写好文章需要下足“三个功夫”。
一要用心用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是专注于心。写文章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我们如何看待写文章这件事,是任务要求还是兴趣使然。被动的写作往往让人心生抗拒,动脑时一片空白,动笔时捉襟见肘。写出的文章单是文字的堆砌,经不起推敲,读不出重点。主动的写作则会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日月星辰,风云水火,山川之灵气,如此万物万象均可为兵。”写作时,我们经常苦恼写作的主题是什么,而只要有心,愿意琢磨,万物皆可为题,并且观点新颖。主动的写作还是思想的倾诉,如水银泻地,流畅自如。写出的文章逻辑严密,思路清晰。二是专注于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写文章应该是情感的释放,如果没有自己的体会与情感,那么写出的文章如同鸡肋,食之无味。文章的受众是人民群众,写文章应该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坚守群众情感和基层情怀,让文章的为民情感更充沛,书写出饱含深情的文章。
二要用对方法,“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一是要学会快。写文章既包括日常的学习心得,也包括关于时事热点的评论看法。而关于时事热点,我们要把握住新闻的时效性,时间过了太久再写出一篇评论文章,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没有用。同时不能过分地求快,为了高速度而丢了高质量。我们可以“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提前了解相关的新闻活动,比如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北京举行,各大媒体都在提前预告,我们可以提前整理在观看残奥会期间所了解到的感人故事,提炼残奥精神,构思文章框架,留给自己较为充分的时间准备,在新闻发布后,尽快完成文章写作。二是要学会慢。“玉经磨琢多成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甚至要多改几次。因为每当我们重新审看一遍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新的体会,文章才越能够反映客观事物。毛主席著名的文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花了近半年的时间,反复修改十几遍,然后发表,足以见得文章修改的重要性。文章要改到能经得起我们自己的“考验”,改到无以可改,文章才算初步合格。
三要重在积累,“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是要在调查中积累。写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讨论某个问题,而问题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是从实际中来的,所以我们要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得到问题。正如毛主席所说“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同时我们要做正确的调查,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和国家的根基在人民,所以我们要有“眼睛向下”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诚心诚意拜人民为师,学习如何如何与人民打交道,从而调查出真实情况来。二是要在文章中积累。我们要多看文章,多从共产党员网、求是网、人民网等主流网站上阅读文章,从中学习文章写作的基本语法、文章逻辑、修辞手法。多从验证的角度去理清文章的框架结构与前后的一贯性,才能培养具有逻辑性的文章写作思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积累精彩的成语典故,了解其具体用法,适当的引经据典是画龙点睛,使得文章更加生动丰富、更易阐明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