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强国之本、竞争之基、转型之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和大国博弈中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战略选择。现阶段,人才已经成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刚性需求和动力源泉,引才聚智要讲究政策的“宽度”,发展的“厚度”和服务的“温度”。
制定“暖心”政策,拓展人才引进的“宽度”,形成“磁场效应”吸引人才。“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就必须立足所需所求,做好顶层设计,出台尊优人才的措施,让各类人才享受最好的礼遇、最优的政策。积极探索专业技术领域人才交流机制,围绕机关事业单位现实需求,用好用活“人才编制池”,努力打破人才流动的编制、身份等障碍约束。针对社会发展需要,拓宽当地中小企业急需紧缺人才招聘活动,建立健全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生活补贴、住房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一系列服务保障。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用好用活专家工作站等平台,挖掘人才价值,释放人才最大潜力,让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尽显风采。
搭建“走心”舞台,激发人才发展的“厚度”,形成“乘数效应”培养人才。人才要发展,平台是关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人才创业有平台、干事有舞台,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就要注重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添加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催化剂”,释放出巨大能量。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充分赋予用人主体人才发展的自主权,让用人主体成为人才发展的“驱动力”,破除体制机制的束缚,探索推行人才工作特事特办、绿色直通道等有效举措,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梯次人才的特点,分类培养和使用人才,聚焦人才“事业有成”,突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做到精准匹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各类人才竞相成才、人才辈出,真正让英雄有用武之处。
提供“贴心”服务,优化人才服务的“温度”,形成“口碑效应”留住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关键是增强各类人才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让人才有“回家”的归属感。因此,要通过提供亲情式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关心及时送到。建立健全人才安居保障机制,高标准建设人才公寓,为人才提供高品质居住环境,不断提升对高层次人才的吸纳能力。积极探索“见苗浇水”“精准滴灌”的培育模式,注重在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下功夫,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构建体现知识、技术创新的收益分配机制,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坚持在生活上关心、事业上支持人才,将人才平时考核与职称评审、选树评优、科研项目等挂钩,强化正向激励作用,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