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火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做好调查研究,不妨让调查研究像“呼吸一样自然”。
让调查研究像“呼吸一样自然”,“零距离”面对群众,拒绝“浮滑虚伪”走过场。人离开了“呼吸”,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调查研究也是一样,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要像“呼吸一样”自然,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拒绝一些“浮滑虚伪”和“虚头巴脑”的东西。党员干部只有到基层与群众“零距离”,用翻山越岭的脚力奔赴现场,用明察秋毫的眼力,把屁股端端正正地坐到群众一边,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真诚地与群众深入了解,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急难愁盼”,在与群众“唠嗑儿”中,真正让群众打开“话匣子”,掏开“心窝子”,像“小学生”一样真诚地请教群众,像“服务员”一样真诚地服务群众,像“家里人”一样真诚地关心群众。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让调查研究有“热乎气儿”,让自己在接地气的调研中进一步加深对党创新理论的领悟。
让调查研究像“呼吸一样自然”,“零水分”拧干问题,拒绝“假模假式”对群众。呼吸,是指肌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调查研究要像“呼吸一样”,是纯粹的,是理所当然的。党员干部要让调查研究成为一种习惯,在调查研究中“带问题”与“捞问题”一样都不能少,把摸得着、看得见的“真问题”能找出来。譬如,一些日常、细小、不起眼的现象,往往蕴藏着尖锐矛盾和全局性的大问题,往往要协同多个地区或多个部门上下协同、整体推进、全局角度审视,做到真实调研察明情,深入一线把问题提实,拿出“蹲下去看蚂蚁”的务实作风,喜忧兼报,让调查研究返璞归真,让“盆景式”“脚本式”等调查研究远离群众,让调查研究能永驻群众的心坎上,切实确保调查研究“走深”不“走样”。
让调查研究像“呼吸一样自然”,“零瑕疵”解决问题,拒绝“敷衍塞责”抓落实。呼吸是生命的象征。调查研究也是一样,如若我们找出了问题,不能“零瑕疵”地解决问题,那等于是白干。“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党员干部在基层一线找到了问题,不能真正地让问题“真落实”,那调查研究就是“瞎忙活”,起不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方法科学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忙了白忙。因此,有了真调研的想法,还要有真解决的办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调研时,调查海上漂泊的连家船民,经过无数次的回访,不仅解决了船民上岸的问题,还解决了连家船民定居、就业等一整套问题。可见,调查研究连着真知与行动,是否取得实效,得致力于求真、求实,能真正地让身心“沉”下去,能把群众的“症结处”“关键点”都能拎得起,都能实实在在地解决,有一是一,有二是二,能让群众的口碑铸成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