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奔赴乡约驻青春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行政审批局 驻邛崃市大同镇周沟村选调生 吴诗帆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驻村半年余,流光一瞬间;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农村这部“大书”我才翻开不久,刚读了个开头,却很是着迷,每每有些感悟,便想记于笔下,用之于工作。

  “乡”识:小小村落,袅袅炊烟,此心安处是吾乡。

  见惯了高楼林立、繁华商圈,来时的路上心中充满忐忑,可在到达时,这个远离喧嚣的小村落却给了我一个惊喜:红白小楼错落有序,沿山盘踞的柏油路连接着城市的繁华与村落的宁静,天边的晚霞应和着老人们茶余饭后的聊天说笑;登高远眺,远方是白雪皑皑的庄严雪山,脚下是孕育希望的良田沃土,身边是辛勤劳作的淳朴农民,原来新时代的农村已是这番光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多看看,穿越小桥流水旁的炊烟人家,邂逅平凡岁月的各色人生,因为真实所以感动。在这个小村落里,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想要把这山水之美、田园之趣、民风之韵让更多人看到;想要寻找乡愁的记忆、倾听基层的声音、展示村落的魅力、讲好农村的故事;愿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传基层之声,扬奋斗之志。

  “乡”知:融入乡村,以践促学,绝知此事要躬行。

  农村这本书不像专业书籍那样晦涩,很快就能引人入胜,只需深入到田间地头、漫步于竹林小道,便能对农村有个近距离的感受。初来乍到,一切都还充满惊喜,却在和村民的沟通中犯了难,和村里老人交流时我们大眼瞪小眼,用得最多的词是“啊?什么?”,他听不懂我说话,我也没理解他的意思。克服“语言关”就成了我驻村以来的第一道难题。为了融入这里,一口乡音便是打开村民话匣子的钥匙,乡村是个熟人社会,方言让乡亲们产生亲切与信任,每一次聊天后都帮助我对乡村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点满方言的技能是村干部练就一身内功的基础,需在一次次走访入户中多听多看,在每一场纠纷调解中多说多想,深入到田间地头多学多做,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到基层去、扎根在泥土中,用脚步丈量农村大地,用眼睛发现基层问题,用耳朵倾听群众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将每一次困难化为动力,体会不一样的人生,收获不一样的成长。

  “乡”守: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吾将上下而求索。

  直到深入接触后才知道村委会工作的繁杂,粮食和农产品的稳产保供要落实、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促进、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拓宽增收渠道要重视,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要推进。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大课题,村委会便是这千头万绪工作的绣花针,工作内涵门道之多,让农村这本大书读起来也愈发难了起来。各个农村地形条件不同,自然资源有差异,所处位置、文化背景、人口结构都影响着乡村的发展方向,只是将上级政策简单套用在这时就显得水土不服,因地制宜谋发展,根据自身情况寻出路,才是解题的关键。对于我所在这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庄而言,如何利用好山地资源形成特色产业名片,如何留住年轻人催生发展新活力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今的我还很难回答好这两个问题,但却不失追寻最优解的动力和勇气,“学”字为先,“干”字当头,在调研中了解,在实践中磨砺,在探索中成长,永远奔赴热爱,永远热泪盈眶。

  农村不是曾经的过往和被遗忘的时光,农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孕育了大国的未来,未来农村的模样取决于你,取决于我,取决于每一个中国人。乡村的万物,蓬勃生长,乡村的故事,方兴未艾,乡村的我们,奋发图强。
发布人:W18Cr4V 发布时间:2023-6-6 14:23 收藏 阅读人次:2788

初审:杨南方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