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调查研究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我们在开始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白,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真实情况,最根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契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失真”,只有用真心去开展调研,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目的不能“失真”,要“解忧”莫要“添乱”。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找出问题、祛除症结,根本遵循应该是了解基层、为基层减负,为的是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而现实开展的过程中,存在流于形式,搞花架子,走过场的现象,有的只会层层加码,给基层派任务,结果不仅没有为基层人民解忧,倒是添了不少麻烦,其行动与目的南辕北辙,远远背离调研初衷,这是要不得的。要真正凸显出“排忧解难”这个目标导向,需要我们在强化思想上的认识。一方面要深入学习党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在思想有清晰的认识,在态度上坚决反对“敷衍作假”,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挽起袖子、卷起裤管,乐于真正贴近基层、联系人民。另一方面要有工作融入日常的意识。应该要把调研穿插在各种场合中,在实地、问卷、会议访谈等常规方法之外,要灵活创新,把调研穿插在参会、走访慰问等活动中,融入到买菜、打车等日常生活中,使自己更接地气、更聚人气,真正听到真话、听到实话。
方法不能“失真”,是“看事”不是“看表”。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如何准确、快速地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便是重中之重。在当前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热潮中,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调研,都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地方“只唯上、不唯实”,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下沉一线的问题,只是统一表格下发基层,做“裁缝”“糊裱匠”,把基层收到的问题润饰一番,完成任务式的报送,便当做开展调研了,这显然不是调查研究该有的样子。要真正发挥出调查研究的作用和效果,就要在调研方法进行优化探索。要树立起实践第一的观念,要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要尊重客观事实,真实地反映事务的客观本质,要敢于触碰热点、痛点、难点,不遮遮掩掩,敢于揭露社会问题和复杂矛盾。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真抓实干,实打实、硬碰硬地推进工作,真正把功夫用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效果不能“失真”,求“实效”而非“时效”。调查研究的效果好不好,不在于调研的规模多大、时间多长,也不在于调研报告写的生不生动、华不华丽,而是基层困难解没解决,在于人民群众满不满意、认不认可。当前还存在调查研究遮遮掩掩、应对上级调研如临大敌的情况,存在应付了事,面对疑难杂症,总是“治标不治本”,总是“给病人化妆”,完全没有“治危救急”的勇气和担当,这如何能够体现调查研究的效果。要真正发挥出调查研究的实效,就需要把“群众是否满意”这个评价标准贯穿调查研究始终,要积极开展“回头看”,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让事实来说话,让人民来评判。要把容错机制健全起来,解决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避免“因噎废食”,更好地鼓励大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合理运用“三个区分开来”,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结合到调查研究之中,鲜明政治导向,真正让干部干事底气更足,积极性更高,真正发挥出调查研究的长远效果。
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目的要明确,才能“有的放矢”,方法要合适,才能“兼收并蓄”,才能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才能真正让调查研究发挥出实效,才是调查研究“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