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民族复兴正当其时 “浦江经验”焕发光彩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镇财政和经济发展局 沈晨宏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03年9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选择了浦江作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第一站,在这里,他亲切地聆听群众的心声,将群众的忧置于心间,这样的作为收到了普遍的赞誉。此后,各级领导深入群众、直面心声,将群众问题作为下一次考卷,至此,“浦江经验”逐渐成型。新时代、新征程,“浦江经验”需要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民族复兴行稳致远。

“浦江经验”深入人心,民心民意是根本。红船从南湖驶来,人民是载舟者,也是舟上之人的心之所牵。从土地革命到改革开放,从改善民生到全民脱贫,从农民主体到乡村振兴,从就医看病到保障老幼,从危房改造到新房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将人民做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青年”在觉醒和前进的过程中,也要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想民之所想,将自己作为“调查员”,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自己答卷的评分标准,让自己成为另一股“东风”,让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民众。

“浦江经验”触动人心,勤于实践是动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初心和誓言,也是党前行的灯塔。“浦江经验”倡导领导干部下访时要与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围在一张桌子上”研究问题、交流感情。这就启示我们,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广大党员要对标“浦江经验”,扎根基层,将视野沉下来,将脚步慢下来,走到群众的身边,了解最真实的情况,聆听最真实的反馈,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配出解决问题最合适的“钥匙”,推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

“浦江经验”深孚众望,提升能力是关键。“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时少”,践行“浦江经验”要做敢于移山的“愚公”,要做勤于填海的“精卫”。解决难题绝对不是在办公桌前拍脑袋想问题,而需要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因此广大党员要将“实效性”作为能力的考察标准,以实践为导向,以加强基层治理为导向,加强自己的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将解放思想与勇于创新结合起来,将解决问题与提升能力结合起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秘籍”,不断提高面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

发布人:陆力同心 发布时间:2023-6-29 09:48 收藏 阅读人次:2313

初审:吴晓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