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新华社客户端发表重磅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党的组织工作纪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我们探索创新。这对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我们的精神状态、作风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既是总书记对广大干部提出的更高要求,也应该成为广大干部的更高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过硬的素质能力、更加良好的作风形象回应党和人民的召唤。
将饱满的精神状态作为更高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现实中,一些干部存在牢骚满腹、疲于应对、脱离群众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精神状态不对头。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艰巨任务和宏伟目标,如果总想松口气、歇歇脚,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向前推进,只有时刻保持昂扬的精神姿态,才能激发出自身的“洪荒之力”。要提振精气神,就要解决想干的问题。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滋养初心,以主题教育开展为契机,坚持“学”字当头,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所谓得其大者兼其小,要树立大局意识,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一代代干部的接续奋斗,要主动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多想组织“需要什么”,不想个人“想要什么”,在“全景图”中找准定位,在将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的火热实践中展现责任担当。
将过硬的素质能力作为更高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亟待探索,这就对党员干部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素质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既靠组织培养,更靠个人自觉。一方面要注重“纳新”,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增强干部“硬核”本领。针对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有的放矢地学,不断增强学习实效性;广泛涉猎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方面知识,全面广泛地学,努力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另一方面要注重“墩苗”,主动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通过联系服务、挂职锻炼、驻村帮扶等方式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努力让自己的能力素质跟得上事业发展的需要。
将良好的作风形象作为更高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近年来,一些干部出现生活作风问题,严重影响国家公职人员的良好形象,这反映出干部作风顽疾还没有得到有效根治,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形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作风,有好作风,才能树起好形象。要落实党章党规党纪各项规定要求,以严的作风展现好的形象,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从小事小节上守住拒腐防变防线;坚持在生活上从严,8小时内外一个样,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务实作风展现实干形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针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形成项目化推进清单,通过成立专班、座谈研讨等方式攻难点、破难题、解难事,切实树起让群众信服的高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