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选读推荐】坚定文化自信 奋楫时代浪潮

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镇 王沛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推荐原文】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来源出处】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2016年11月30日)。

  【学习心得】

  放眼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浩荡长河,既有深沉厚重的历史积淀,也有奔腾澎湃的融合汇流,更有大浪淘沙的实践创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坚定的文化自信始终是一个国家兴旺、民族进步、人民幸福的根基和保证。步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当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时代浪潮中奋楫向前、笃行不怠。

  回望“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璀璨历史,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赓续时代荣光,我们根基深厚、底气十足。从“刀笔留痕”的甲骨文字起源,到“古蜀之光”三星堆文物遗址,再到“红船精神”的文化内涵,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造就了勤劳奋进、自立自强的中华民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究其根本还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厚的文化情怀,用实际行动推动着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让中华民族怀着自信无比的文化底气朝着民族复兴阔步向前。“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始终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根基。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自信,在百家齐放中深刻理解文化内涵,在溯本追源中充分厘清文化脉络,勇担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不断迎来新局面、迈向新高度。

  立足“风宜长物放眼量”的时代新篇,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走向世界舞台,我们兼收并蓄、天下一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文明的繁荣发展从来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华文化发展进入到新时代新征程,既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新招牌”,也要坚定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字号”。但同样值得警惕的是,当今世界波云诡谲,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面对外来文化的输入我们仍要保持清醒审慎的认识,明辨之、慎思之,才能严防敌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非法入侵。说到底,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始终是我们中华文化海纳百川、赓续千年的必胜法宝,惟有保持包容开放、去粗取精的文化锐气,方能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迈向“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光明未来,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逐梦伟大复兴,我们高歌猛进、笃行不怠。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新时代的高歌猛进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坚实支撑。不论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红岩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长征精神,还是“青山一道同云雨”的抗疫精神,中国精神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始终与时俱进、一脉相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在中华文化的感召和滋养中生机蓬勃、日新又新。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然到了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时期,我们当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发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精神,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以锐不可当的奋进之姿,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发布人:何鸡腿 发布时间:2023-7-4 09:16 收藏 阅读人次:4436

初审:杰瑞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