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七月,转眼到村任职已近10个月,翻开驻村笔记,文字里的“酸甜苦辣”各味如同电影般在脑海里再次浮现。在乡村的点点滴滴铸就了我心智的磨炼、思想的成熟,基层热土的阳光雨露滋养着我、激励着我、考验着我,也让我在困惑中、实践中、思索中不断焕发生长之姿。
在乡土风情中体会人间苦难的“酸”
作为驻村干部自然是要了解村情民情,安徽省蒙城县立仓镇薛庙村是个近五千人的大村,很惭愧至今仍没有全部走访完,但在一次次地下村与群众交谈、倾听中,一些村民的家庭遭遇难免让我鼻头一酸。记得有一户脱贫户“自己残疾”“妻子患病”“儿子瘫痪”,作为“三门干部”的我起初很难想象这些事竟然全落在了一个家庭,难以掩饰的神伤倒是让他看出了我的脆弱,竟反过来安慰我道:“嗨,都过去了,现在也算是安泰(当地方言:安稳、稳定之意)了,国家的政策好,家里看病这些基本不用自己花钱,每个月生活还有保障费用。”是啊,这些年的脱贫攻坚不就是为了让困难家庭也能享受到时代发展的红利,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嘛,相信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对于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会更加完善,老百姓的日子也会更加“安泰”。
在点滴小事中收获群众首肯的“甜”
驻村最幸福的瞬间莫过于得到老百姓的肯定,这既是作为一个年轻村干部的小小“虚荣心”,也是因为它最能直观地让我感受到自己是个“有用之人”“办事之人”。刚来到村里的我对工作业务知识不甚了解,事情做得总是不尽如人意,在其他村干部不厌其烦地教学中,这些工作技巧、为民服务本领我也逐渐熟悉并掌握,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小伙子你看看我这个社保卡怎么回事,怎么取不出来钱?”“我家儿媳妇是外地人,需要在咱们村交养老保险吗?”“我岁数大了,老年卡怎么申请办理?”这些原本让我找不着头绪的事情,现在也成了“小case”,在一次次解决完群众这些“鸡毛蒜皮”却关乎民生的小事后得到的如“谢谢你小伙子”这般肯定的话语,也让我心中无比甘甜。
在咬文嚼字中初尝名落孙山的“苦”
我所在的村离家200多公里,鲜有空闲回家,驻村的夜晚是那么的宁静而悠长,静到只剩下深邃的虫鸣鸟叫,长到唯有“码字”才能消磨些许时光。虽是工科出身,好在上学时便喜欢写写记记,积累了些许文字功底,来薛庙驻村后写作更是成了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一方面是对自身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工作上的需要,每每看到“咬文嚼字”熬到下半夜写出来的文章得不到编辑的认可,其中滋味好似“哑巴吃黄连”。“你不可能每一篇文章都发表,就像我们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完美无瑕,只要尽力去做、去付出,结果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第一书记的一番话将我从焦虑的困境中解放出来。是啊,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才是主旋律,在失败中不放弃、不抛弃、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态度去对待,终有一天会苦尽甘来。
在蹲苗锤炼中遭遇艰苦挫折的“辣”
基层是磨砺心志、砥砺成长的广阔天地,脸上的“火辣”不只是因为盛夏时节似火骄阳的炙烤,更是对自己不够了解基层的无地自容。今年是我第一次参与秸秆禁烧工作,所有村干部都需要顶着大太阳在田间地头看守,不分昼夜。由于不适应,身上出现了过敏症状,便带着几分不解询问村书记:“为何要这般高强度的值守,现在政策宣传得挺到位,应该没什么人蓄意点火了吧?”只记得当时村书记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今年抢收时间短,作业机器白天黑夜连轴转,很容易高温引燃秸秆,我们作为村干部要在现场,确保出现火情能及时处理,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瞬间“辣”意便涌上脸颊,认识到了自己对工作的了解不够深入,对艰苦与挫折不够坚毅,也是自那以后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而这份“辣”也将一直给我以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