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对“以学促干”作了深刻阐述。总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则要相应找准以学促干的“基石”“台阶”和“梁柱”,学之有道、干之有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以“手中握笔”为基石,让知识满仓、精神昂扬。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理论学习,手中要常“握笔”。“成竹在胸”先要“手中握笔”,笔不放下则心念不转,聚精会神、字字入脑,记录得越多、沉淀得越多,肚子里的“墨水”就越多。读书不动笔,看过了无痕。党员干部要多些圈划和批注的习惯,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掌握文章的精髓,对于没有理解到位的地方要重点标注,在反复研读中知其义、明其理,把其中蕴含的观点、立场理解透彻,让“手中笔”成为难与易、重点和难点的“分类器”。党员干部不仅要看在眼里,更要刻到脑里、学进心里、用在行里。坚持知行合一,强化“信念在我心,使命在我肩”的责任感,把心中信仰转化为干事的满腔热忱和不懈追求,不仅要“一步一个脚印”更要“每步都有力量”,不仅要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勤勉,更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以更加饱满、更为昂扬的姿态走好新的长征路。
以“推陈出新”为台阶,让思能通达、活水纷涌。时代在发展,我们的工作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如果工作思维上一成不变,工作方法上故步自封,在工作能力上就会陷入“黔驴技穷”的境地,工作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新的方法要注重收集,要多请教“活字典”,以空杯心态和谦虚之姿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同事和当地群众,把他们的“工作之谈”和“百家之言”收录到“工作日记”里,在工作找不到思路时多翻翻、多看看,就能有新收获;要善用迁移思维,当一件事和另一件事存在相似点,就可以调动脑中的“资源库”,将好用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转化,让适用的方法成为解开难题的“金钥匙”;要善用逆向思维,当思维“受堵”时,不妨反过来想想,换一种思维往往就会豁然开朗,在解决问题上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创新与工作的积累、思维的变通关系紧密。在工作中,哪怕“撞了南墙”也别怕痛,挫折也是一种财富,跌倒何尝不是一次经验。百事得其道者成。党员干部要坚持“缺啥补啥”“干啥学啥”“想啥通啥”,让创新的“活水”源源不断。
以“一切为民”为梁柱,让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为民服务不是自说自唱的“独角戏”,也不是自吹自擂的“表演秀”,一切围绕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是开展工作时刻不能忘记的“落脚点”。党员干部不能“屋前立”还要“板凳坐”,要多进群众家门、多和群众唠嗑;党员干部不能和群众隔着道道田埂说这谈那,空间的距离也会拉远心灵距离,唯有脱鞋入田、脚上沾泥,和群众一起坐、一块说、一同干,才能真正拉近彼此的距离;只有和群众想在一起、谈到一处,才能真正“心心相映”。党员干部要在深入群众中了解群众心中焦灼的难点问题、关心关切的焦点问题,从“点”出发画好服务“实线”,将手中权力用之于民,将毕生年华献给人民事业,让群众的“心中所想”皆有“回响”,让群众的“心头之结”皆有“所解”,以“无我”的情怀找出“有解”的思路,以“有我”的担当营造“无忧”的环境,以“有无相生”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