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去长安三万里,仍哀曲江尘满城。近日,国漫《长安三万里》热播,以历史为骨,艺术为翼,让宏伟迤逦的长安城,以及和她同时代的青绿山川、金色田园与烟火市井,渐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千年之前那些丰神俊逸的诗人,带着他们被传诵千古的诗歌,穿越时空神奇地汇聚在银幕之上。一部《长安三万里》,奔流的是昔日重现的时光,奔流的是中华民族血脉中的诗情,也与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对中华民族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高度概括遥相契合。
你要写盛唐,就要写她抚今思昔,在“历史深处、泱泱文脉、九州精华”的汇聚中的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将穿越千年的丹青、散落全球的国宝汇聚一堂,赫赫先秦、大汉雄风、盛唐气派、典雅宋韵、元明清风采跃然画卷。千古文脉一华章,今天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始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艰苦奋斗,更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程。中华文化“既有源,又有流”,这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性,塑造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力、生命力、影响力。
你要写盛唐,就要写她继往开来,在“理论更新、文化更迭、科技换代”的探索中的中华文明的“创新性”。“百舸争流,奋楫争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赞,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文化历经千年而延绵不绝、澎湃不息,就是因为中华文明被不断赋予新内涵。开拓创新、解放思想,让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肆意绽放。
你要写盛唐,就要写她包罗万象,在“兼容并包、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碰撞中的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中华文明以她的包容实现民族大交融、宗教信仰多元化、世界文明兼收并蓄。悠悠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不断汇聚、碰撞、融合成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跃然于甲骨、简牍、古籍文献、碑帖拓片……中华文明承载于千姿百态的载体而矗立于世界文明之巅。
你要写盛唐,就要写她天下大同,在“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交融中的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炎黄子孙同宗,华夏文明同源,天文、地理、黄历、节气、节日相通,这是大同的中国。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眺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前景。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今天的中华文化蔚为壮观,中华文明更加光彩夺目。
你要写盛唐,就要写她国泰民安,在“国富民强、山河无恙、烟火寻常”的景象中的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不搞“党同伐异”小圈子。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崇尚和平、和睦、和谐、和合,“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在数千年的漫长历史发展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品格和中华文明基本特质的文化基因。“和”是自然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是和平发展的中国孕育的“和”中华文明。
比血管更古老的河流,流淌于中国更古老的土地,这古老的大地与河流辉映着的是延绵五千年而不绝不息的中华文明。漫漫历史长河,中华文明穿越风雨,踏平大道,浸润大国的筋骨血脉,融通于征途漫漫的步履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