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已到辽宁丹东工作三年有余。三年间,走过了丹东的春夏秋冬,细品了基层的酸甜苦辣。炉火旁,畅谈理想,憧憬未来,田野上,摆谈家常,喜笑颜开,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三年的丹东生活,曾迷茫过,也曾彷徨过。无数次面临着不同的抉择,没有经验,没有提示,只能跌跌撞撞往前冲。如今,在不断地积累与实践中,我寻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心中“思想”多于梦想。“毕业的你,会选择去异乡吗?”听到这样的问题,那时的我选择主动屏蔽,一股脑地想着在家乡做一名人民警察,做一名的街道工作者。可谁又能想到,最终我通过公考,成为一名异乡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做起了纪律检查和审查调查的工作。历经四个半小时的车程,我来到这座城市——辽宁省丹东市,这次离家与以往不同,目的地不再是大学校园,而是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犹记第一次踏进单位时,仿佛置身“战场”之中,大家忙前忙后,有唇枪舌剑的,有忙于会务的……短暂的交流后,我正式加入纪检监察工作,成为振安区纪检监察队伍的一员。纪检监察工作千头万绪,对工作质量和时效要求都比较高。从我的理解看来,纪检监察队伍就像一把手术刀,落刀之处腐肉毒瘤尽除,换来了清明干净的政治生态。在振安这一年,我深刻地理解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从文件处理到督办落实,从疫情防控到优化营商环境,从基层治理到乡村振兴……面对桩桩件件的事,我对纪检监察工作有了系统的认识。深夜中的万家灯火、街道上的热闹喧嚣、商场旁的人来人往……深夜的我思想占据了主场,尚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感,此时我也算外出务工人员了吧,故乡已然变成了他乡。
做新时代的“追梦人”。黄文秀“心系群众、真情为民”、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用坚守与忠诚在百姓心中矗立了一座丰碑。基层的锤炼,让我清醒认识到,这里没有鲜花更没有掌声,这里不需要豪情壮志的语言,却需要吾辈青年以民为本、真抓实干。进入纪检监察工作已近三年,我明白了纪检监察机关不是“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没有天然的“免疫力”。纪检监察干部是守护底线的人,自己的底线更要坚守。打铁必须自身硬,个人有了纪法的底线、红线,履职也就有了底气、骨气。纪检监察干部只有自己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不搞特权、不谋私情、不徇私情,才能把腰板挺直;只有自己坚守精神上的高地,面对“微腐败”绝不掉以轻心、面对“潜规则”绝不随波逐流、面对“人情礼”绝不欣然笑纳;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才能“公生明、廉生威”,确保自身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坚守自我的同时,还要坚决防止家人、亲属利用自己的影响谋取私利,正确处理好公私、义利、是非、苦乐、得失的关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纪检监察战士。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去那边之后,做人做事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想着一步登天。”我没有忘记,更不敢忘记父亲的叮嘱。单位上领导关怀备至,同事和睦相处,在这里我有了一个“小家”。疫情值守、基层治理、应急处置、政策宣传……关乎群众的事,我都全力以赴,在这里我守护了一个“大家”。“面对疫情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师傅,请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先测个体温哈,您是从哪儿回来的?”田间地头上循环播放的小喇叭,小区楼栋中醒目的标语,值守点位上的细致询问,只为让疫情防控入脑入心。“小道消息传出某地疑似阳性病例,相关情况正在核实中。”随之而来的便是菜市、超市的哄抢,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瞬间大家陷入了恐慌之中。我们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白天电话访问、入户宣传,晚上值班值守、复核信息,动态更新物资储备情况,提前摸排核酸采样点,只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守护人民群众的平安。
铁骨铮铮的断桥,峻美如画的鸭绿江畔,传承抗美援朝精神的红色城市里有听不完的故事,看不尽的美景,说不完的感受……还记得歌手李健曾演唱的“披星戴月的奔波只为一扇窗,不知不觉把他乡,当作了故乡……”振安这几年,肩并肩战斗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奋斗的意义,听着群众的感谢,看着他们满脸的笑容,述说着生活的变化,我想我已经爱上了这座城市。我也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继续守护着这个“远方的家”。